折损万余,臣后来将当地一万厢军编入了龙卫营,补充了兵力,臣离开大营之前,交代种建中每日操练,如今那一万厢军约莫有点实力了。”
赵煦沉思片刻,道:“三万龙卫营将士装备火器,如若防守绰绰有余,但若是进攻……恐怕不够吧?”
赵孝骞道:“是,进攻确实不够,如今辽军斥候隔岸对我大营日夜监视,一旦我军有异动,都会引起辽军的紧张,三万将士防守南岸足够,但若打算进攻燕云……”
赵煦理解地点头,靠三万将士收复燕云,赵煦不可能如此天真,做梦都没梦得如此完美。
“如若对燕云十六州发起主动进攻,多少兵力才够?”赵煦严肃地问道。
赵孝骞想了想,道:“至少十万兵力,而且都要装备火器,不仅如此,每一个将士都要能够熟练掌握火器的用法。”
赵煦笑了笑:“子安猜猜,你在真定府戍边这大半年,汴京火器监造出了多少燧发枪和弹药?”
赵孝骞苦笑道:“官家,这事儿臣可不敢问,看官家的表情,约莫造了不少吧?”
赵煦哈哈一笑:“没错,在你赴任真定府后,朕下旨扩编了火器监,又招了上千名工匠,如今火器监所造的燧发枪已有十余万支。”
“弹药方面,由于你后来改进了弹药,纸壳弹造起来更简单,现在已积累不少了,至少能支应一场十万人规模的大战。”
赵孝骞抿了抿唇,他知道赵煦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赵煦一如既往地着急,急着收复燕云十六州。
作为皇帝,做事自然是冷静的,他不缺战略定力,不过内心深处,赵煦还是希望尽快收复燕云,无论对他的统治也好,史书上的名声也好,收复燕云都是刻不容缓的大事,而且只争朝夕。
不过赵孝骞并未急着表态。
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就是两国公开正式翻脸的开始,两个强大的国家交战,要考虑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经济,军事,外交等等,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必须要提前准备充分了,才能正式开启战争模式。
赵孝骞犹豫了一下,道:“官家,不知去年国库入粮几何,能否及时供应我十万大军所需?”
赵煦闻言顿时喜笑颜开。
收复燕云的事,去年他曾与赵孝骞说过,但当时赵孝骞的表态是反对的,原因是准备不足,无论军事,兵员,武器,粮草等各个方面,都不足以支应一场大战。
但今日此刻,赵孝骞已不再反对,而是认真地问起了粮草,说明他已有把握对辽国开战了,现在需要了解的是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