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为爹背锅
事涉宫闱,向来是棘手的差事。
无论办没办好,办差的人都有危险,古往今来一贯如此。
赵孝骞打心眼里不想接这桩差事,太要命了。
这桩案子里涉及的敏感元素实在太多了,有储君薨逝,有后宫嫔妃,有朝堂臣子,甚至还有皇室宗亲的影子在里面若隐若现。
如果选择大事化小,这件事很简单,就是表面看到的一样,小皇子身体太弱,病了,最后薨了,只能怪天不垂怜,作为皇帝也只能认命。
大宋还得继续往前走,朝堂君臣每日依旧过着吵吵闹闹的日子,新旧两党继续打出脑浆子,赵孝骞顺手把燕云十六州收复了……
多么美好的大国崛起史,君是君,臣是臣,大家都在吵闹斗争波折中驱动这个国家前进,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可现在赵煦却不干了,他要掀桌子,他要把小皇子薨逝一事从里到外剥得干干净净,眼里揉不了一粒沙子。
赵煦的心情,赵孝骞大致能理解。
唯一的儿子已薨逝,自己的身体有毛病,很可能以后都不会再有皇子了,未来皇位继承的问题且先放一边,赵煦现在只想一件事。
吾儿已死,是非对错我已无心分辨,我只要杀得人头滚滚,血海滔天。
当普通人说出这句话时,或许别人只会觉得莫名有点燃,但中二。
因为喊口号是需要实力支撑的,不然就是吹了一句牛逼。
但如果说这句话的人是当今皇帝,那么伴随而来的,将是漫天的杀意,真就是生灵涂炭,尸山血海了。
赵煦现在的心思,赵孝骞还在揣摩中。
他不太清楚赵煦要把这件事查到什么地步,要株连多少人,或者说,这件事的背后,赵煦想要哪些人消失,哪些人上位……
更重要的是,赵孝骞这个办差的人,在这件事里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是皇帝手里的一把刀,还是帮皇帝背黑锅的人。
本就是一桩悬案,背后还掺杂了这么多的算计与不确定的揣测,赵孝骞只觉得头都大了一圈。
突然很怀念当年自己还只是楚王世子时的美好岁月,那时的自己,身上挂着两个不值钱的某某节度使虚衔,每日研究一下美食,发明一下雪盐茶叶,逛一逛青楼,收两个魁……
青春真的不能回忆,一回忆就想流泪。
赵孝骞的青春没有忘不掉的白月光,但却记得年少时挂在房檐下的一条咸鱼,每天晒完a面晒b面,真香。
相比赵孝骞的愁眉苦脸,魏节的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