惚。
自己手下的特务营弟兄,头戴着的是德国造钢盔,手上用的家伙是德国造快慢机,花机关枪和仿制毛瑟标准步枪的捷克造步枪,配属给自己的两个汽车连,装备的全是德国进口的大卡车,连那些汽车兵,也都戴着德国钢盔,其自卫武器更是德国快慢机手枪。
那战车连和战车防御炮排更不用说了,清一色的德国战车卡车越野车摩托车反坦克炮,所用的枪械也是中正式和快慢机,军服更是颇具德国味道。
如果不是军服下的弟兄都是黄色的东方面孔,何炜真有一种自己身处欧洲战场的感觉,而如何指挥麾下的部队,该让自己的部队采取什么样的战术,却也是摆在面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甚至,自己现在所下属的部队,也里里外外透漏出一股子德国味。
首先,是自己的特务营,目前下属三个步兵连,一个炮兵连和一个特务排,一个通信排,然后是战车连,下属有十七辆坦克和一应辅助车辆,再就是一个战车防御炮排,下属有两门德国造三十七毫米反坦克炮和一应辅助车辆,最后,便是那两个装备一百多辆德国造卡车的汽车连。
下属的部队的编组相当混乱,甚至让何炜不由得想起了一个战术名词-战斗群。
战斗群这一战术名词,亦即一个作战单位的子单位由来自不同战斗单位的部队构成,出现这种战术名词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军事战争技术的进步和战争形态的演进,原有的单一兵种固定编制部队已经难以胜任现代化战争的需求。
而将战术群这一概念发扬光大的,毫无疑问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军队。
“战斗群”虽然是小型化的军事编制,但实际编制中却没有人数上的限制,很多都是临时为了满足当时战争需要组建的,编制有大有小,有些多达上万人,有些仅仅三、五个人,典型如“派普战斗群”、“迪特里希装甲集群”、“库尔兰战役集群”、还有战争后期的“反坦克猎杀小组”都是属于这类战斗群建制。
再通俗一点说,战斗群就是为了某个临时战斗目标,将来自不同部队的战斗单位混合编组在一起,并建立临时的统一指挥机构进行统一指挥。
德军最典型也是最出名最典型的如阿登战役时候的派普战斗群,派普战斗群下辖下辖ss第1装甲团1营,ss第2装甲掷弹兵团3营,ss第501重装甲营,ss第1装甲炮兵团2营,ss第1装甲工兵营3连,此外空军的第84高炮营也归他指挥,几乎集中了党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警卫旗队”装甲师的大部分精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