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犀利,也给中国军队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同样,也给何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何炜在经历穿越到这个年代的第一次阵地作战时,就曾亲眼目睹了自己手下的一个轻机枪组被日军的掷弹筒干净利落的报销,而在后续的作战中,何炜也对其印象颇深。
反之,在中国军队的装备序列中,根本就没有与掷弹筒对等的火力,所以在战斗中面对日军的掷弹筒火力,往往只能干看着而没法子还击,故而日军大量装备的掷弹筒已然成为了中国军队轻重机枪手的梦魇。
何炜这次好不容易有了从国外购买装备的机会,自然要把自家的这个短板给补上,不过,何炜可不是想去花钱从国外买掷弹筒。
何炜虽然忌惮,恶心日军的掷弹筒,同时却又很不喜欢这种武器。
原因嘛,自然是这玩意的瞄准具着实有些简陋,或者说,掷弹筒根本就没有专用的瞄准具,其瞄准的方式是用掷弹筒筒身上的白线来对正校准,同时用掷弹筒底部的水平气泡仪用于保持45°的标准射角。
这样过于简陋的瞄准装置导致掷弹筒这种火器在实战之中对于射手的经验要求极高,也正因如此,何炜不是很喜欢这种东西。
他自己也不是没用过缴获的掷弹筒,总之使用体验并不是很好。 况且,国军的兵工厂鉴于抗战以来前线部队战斗经验,也正在开发制造自己的掷弹筒,并很快就会开发成功装备部队。
这种掷弹筒的正式定名则是民国二十七年式五十毫米掷弹筒,基本上是日军老式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的山寨版,何炜如果真要给自己的部队装备掷弹筒也用不着买,直接等着国军自己的兵工厂生产装备即可。
当然了,这种国产掷弹筒的性能实在是不敢令人恭维,仿制原型是日军旧式的大正十年式掷弹筒,性能十分一般,历史上国军也对这种国产掷弹筒评价不高。
何炜为他的部队选定的连排曲射火器,则是此时名声尚且不显,但是却在未来大放异彩的一种武器-布朗德mle 1935型60毫米迫击炮!
这种火器自身的名号并不出名,可他的仿制品却是大名鼎鼎,二战美军的m2式六零迫击炮即是这种迫击炮的仿制品,而中国也同样大批量仿制。
在抗战期间,中国后方的兵工厂就于一九四二年成功仿制这种法式迫击炮,定名为民国三十一年式六十毫米迫击炮,而解放军则在此三十一年式六十毫米迫击炮的基础上改进开发出了一九六三年式六十毫米迫击炮,并一直装备使用到了二十一世纪。
由此可见,仿制品遍地开花的布朗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