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这显然是鲤鱼跃龙门了。
对于带方元氏来说,也无疑是祖坟冒青烟。
毕竟若是在三年前,别说侍御史了,便是洛阳宫门的执戟郎元骏都当不上。
是故这几日带方县元氏坞那叫一个热闹,流水席足足摆了三天。
然而听完魏哲的话元骏却沉默了,片刻之后方才眼神认真道:“吾只愿追随君侯左右,洛阳实非我所念。”
此言一出,魏哲顿时就愣住了。
以往总是听说谁拒绝了朝堂征辟,没想到他还能亲眼看见一例。魏哲当即眉头紧皱道:“子良,此事可开不得玩笑!”
但元骏闻言却一言不发,只是朝魏哲躬身一礼道:“还请君侯收留!”
魏哲见状终于坐不住了,连忙起身将他扶起。
没办法,元骏显然是宁愿不当侍御史,也要白身跟随他左右。
如此忠义,当真让魏哲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好。
“唉~某何德何能呀!”
然而听了魏哲的感慨,元骏却是一脸理所当然之色。
站在魏哲的角度去看,元骏这么做好像确实太冲动了,甚至有些愚蠢。
但如果从元骏的角度去思考,或许便能理解他的想法。
元骏自问他并非什么天纵之才,之所以能在短短数年一路从县吏升任将兵长史,乃至于现在被征调入朝,任命为侍御史,无非就是跟对人罢了。
若不是遇到了魏哲这么伯乐,他也不会有现在的际遇。
所以在他看来,去洛阳未必有待在魏哲身边更有价值。
再说了,他一个边郡豪强子在洛阳城毫无背景,即便担任侍御史又能如何?
若是他当真入朝为官,恐怕洛阳不会是他事业的新起点,反而会成为终点。
所以利弊与道德有时候真的很难分得清。
不过话又说回来,元骏的选择在当下也不算太过离谱。
毕竟在大汉朝举主与门生故吏之间的关系本就十分紧密。
二者之间不仅仅是政治依附的关系,更是存在某种人身依附。
甚至举主遭遇横祸之后,不乏门生故吏弃官替举主复仇、守孝、救难的。
门生故吏对举主的忠诚有时候甚至会超过了对皇帝的忠诚。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便是原历史中的臧洪,就因为太守张超曾任其为功曹,故此后来张超被曹操围困求救于臧洪时,时任东郡太守的他频频泣泪恳求袁绍发兵。
但是袁绍不允发兵,于是臧洪便毅然决然与袁绍决裂,背叛袁绍。
结果袁绍兵围东郡,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