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正希望魏哲能公侯万代的,甚至希望魏哲长生不老。
因为这样一来,他们才能保住现在的幸福生活。
如果不是各地的假司马、劝农使竭尽全力安抚,他们还不知要整什么大活。
不过即便如此,各地屯田的贺礼还是差点挤爆了魏哲的府邸。
若不是还有“慈幼局”这个好去处,魏哲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
且不说魏哲这边如何痛并快乐着。
另一边人在高句丽腹地的戏志才也终于得知了此事。
不过眼下他的情况比较复杂,只能写封信表示祝贺了。
说来戏志才也是个人才,自从他进入高句丽之后并没有依靠汉境边塞搞东搞西,也没有去国内城周边晃悠,而是去了高句丽最东边的东沃沮地区。
虽然东沃沮并不是高句丽最躁动不安之地,但戏志才就是对此处一见钟情。
不得不说,鬼才就是鬼才,总是能发现最关键的所在。
要知道后世曹魏第一次攻打高句丽时,毌丘俭就曾带兵大败高句丽,令高句丽东川王只能狼狈的偕同妻子及千余骑逃窜到沃沮躲避追杀。
直到毌丘俭收兵撤军之后,东川王才敢重新回到王城休养生息。
于是次年毌丘俭再征高句丽,逼得东川王不得不再奔沃沮地。
不过这一次汉军没有再放过他,毌丘俭亲自在高句丽王城丸都一带坐镇,命玄菟太守王颀一路穷追不舍,深入沃沮地,再度大破东川王余部,将沃沮地区的诸多邑落一并攻破,东川王虽然侥幸逃离,但最终还是在逃亡路上病死。
当时曹魏大军摧毁了丸都城后以为高句丽会就此灭亡了,便很快撤离了此处。
没办法,在高句丽驻军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少了不管用,多了朝堂又觉得浪费。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导致仅仅过了七十年,高句丽王室余孽便重新纠集了余部,重建了丸都城,并开始袭击辽东,乐浪和玄菟。
当时正逢中原大乱,汉人正陷入千年未有之低谷,高句丽这才趁机崛起。
如此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之后,高句丽方才成为隋唐数代天子的眼中大敌!
当然,戏志才自然是不知道这些事情。
只是在了解了高句丽的地势国情之后,他却敏锐的察觉到沃沮地的重要性。
要知道此处不仅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班固更是在史书大肆夸奖了一番。
言:沃沮地,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谷,善田种。
简单来说,沃沮地就相当于高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