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认为在文教一事上并没有太多建树。
也难怪见多识广的刘虞会评价为“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了!
念及此处,卢植忍不住长叹一声感慨道:
“如此大才却不得入中枢辅政,此乃三公的过失呀!”
刘虞闻言当即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也就是作为臣子他不好说先帝坏话,不然他真想好好吐槽一番。
毕竟这么一个王佐之才竟然只被天子当做边将使用,实在有点大材小用!
卢植却不知此事,只是好奇道:“不知此人治何经典?拜何人为师?”见他这么一问,刘虞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未曾听闻其曾拜师,不过辽东郡学名士大儒众多,魏公威时常会前去旁听,当取博采众长之意!”回想片刻后刘虞方才眉头微皱道:“至于所治经典当为《礼经》。听闻郑康成赠与辽东郡学的《三礼注》他便随身携带,时常研读。”
说到这里刘虞忽然又想起了一则传闻,当即笑言道:“此人似乎尤为喜欢《礼经》之中的《大学》一篇,常言儒家之道、成圣之法皆在其中。《礼经》诸篇他对此篇用力最勤,如今就连孙叔然、邴根矩在以《大学》一篇辩经时都胜不过他了!”
此言一出,卢植的眼神顿时亮了起来。
因为他也是古文经学大儒,与郑玄还是师兄弟。
并且他对《礼经》也钻研颇深,郑玄写了一本《三礼注》,卢植也写了一本《三礼解诂》。
只不过自出仕以来被朝堂之事所累,卢植一直没有时间安心的讲学授徒。
当初他收刘备、公孙瓒等人为门生弟子,也不过仅仅讲学数月罢了。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导致他的弟子完全不能和郑玄相比。
郑玄连大儒都教出了数位,他的门下则连经师都没出一个。
念及此处,卢植忽然有些蠢蠢欲动起来。
然而看着卢植那心动的眼神,一旁的刘虞却捋着长须笑而不语。
想收魏哲为弟子?
哈哈哈~这难度可不是一般高!
刘虞已经可以想象到卢植被魏哲忽悠去给士子讲学的画面了!
……
良久之后,当卢植从州牧府出来时已然心情大好。
先前他还担心屡立战功的魏哲会与董卓一样,好勇斗狠,争强好胜。
现在看来是他多虑了,局势比他想象的还要好一点。
最关键的是通过刘虞的介绍,卢植认为魏哲与他乃同道中人!
虽然还未曾谋面,但卢植已然对魏哲生出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