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将军的恩情【1/2】
对于这场辩经卢植与郑玄并没有当一回事儿。
即便是落入下风的郑玄也没有耿耿于怀,只是一笑了之。
毕竟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已经很难被言语说服了。
郑玄这次被卢植驳倒了,他也只会认为是自家对经义研究不深,而不是真的就因为一场辩经输了就改弦更张,信奉卢植的理念。
至于卢植亦是如此,甚至辩经结束后他便直接离开襄平城。
因为他收到辽山城传来的消息,有扶余部族东进,试图侵吞安东十二国的地界,这让卢植顿时没有了叙旧的心思。
要知道他刚刚在辽山城的安东都护府接受了安东十二国的拜见。
若是转眼就让扶余国给打脸了,那安东都护府颜面何在?
安东都护府本就新立,若是威信不立,那日后也别想羁縻安东诸国了!
相比于忙于政事的卢植,郑玄的生活就要乏味多了。
以往在北海国如何,眼下在辽东郡便如何。
每日不是注解典籍、研究经义,就是授课讲学。
当看到辽东百姓安居,学风浓郁的情况时,郑玄都觉得此乃王道乐土。
他没想到在青州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时,辽东竟是一片岁月静好。
如此鲜明的对比,让郑玄在和老友的书信中少不得感慨了一番。
一来二去,倒是令魏哲在关东士林的名声好上不少。
然而这两人虽然没有在意,但“郑卢辩经”一事却成了辽东盛事。
不对,准确的来说是整个幽州的文化盛事。
此事过后整个幽州上至士族、下至寒门的士子都开始前往辽东游学。
这让魏哲人手短缺的情况得到了大大缓解。
要知道来自青州移民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波接着一波。
尤其是在刘宏驾崩之后,青州的局势那是一日比一日糜烂。
以往魏哲还需要主动去青州接引流民,但现在只需要在辽东接收了。
没办法,魏哲在青州积累多年的名声让流民们早就对辽东闻名已久。
于是当实在活不下去的时候,用不着辽东接引,这些人便主动投奔而来。
毕竟青州人去辽东简直不要太方便,自上古三代时便有这习惯了。
随便用竹木扎一个木筏就能沿着海峡间一连串小岛划过来。
若是当真不要命了,那么抱着根木头游过来也不是不可以。
如此一来,青州移民的流入量自然大大增加,令魏哲的压力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