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豪强试图聚众作乱,那更是连流程都免了,直接平叛。
都用不着郡兵上场,乐浪各县的屯兵就直接解决战斗。
不惧流言,强硬果决。
一时间从从朝鲜城到带方县,杀得那叫一个人头滚滚。
乐浪豪强有一半直接销户,另一半也吓得破财免灾。
即便是乐浪太守府中的郡吏,也有不少直接下狱论罪。
当诸多消息传回襄平城时,不少熟人都有些诧异。
要不是他们知道华歆学的是儒经,估计都要怀疑他是法家门人了。
闲谈之时国渊更是忍不住调侃道:“华子鱼颇有荀子遗风也!”
魏哲听罢当即哈哈一笑。
“儒家也好,法家也罢,能令百姓安居乐业的便是好学问!”
此言一出,国渊顿时深以为然。
“若违天理,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若合人伦,虽其言之出于黔首,不敢以为非也!”
国渊当初既然能说出这样的话,自然是有着相似的认知。
而就在辽东暗自筹备之际,关东士族终于掀桌子了。
随着东郡太守桥瑁伪造三公书信,传驿各州郡,说董卓罪恶;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等人开始陆陆续续举兵响应。
幽州牧刘虞虽没有表态,但当得知魏哲在辽东举兵响应却没说什么。
随着消息逐渐传开,一时间整个天下都开始躁动不安起来。
不过魏哲的举兵讨董的消息却让陈留的曹操、张邈等人十分振奋。
即便同为党人一派,但他们彼此之间也是存在不少矛盾的。
比如陈留太守张邈就向来与曹操交好,而与袁绍颇有龃龉。
是故这次聚兵张邈才会选择在酸枣会盟,而不是前往河内郡与袁绍、王匡汇合。眼下见酸枣盟军声势大振,张邈自然倍感振奋。
于是魏哲还未率军出发,张邈的书信便送到了魏哲面前。
在私信之中张邈对他那叫一个热情,恨不得能马上见到魏哲。
然而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却是郁闷不已。
要说魏哲举兵讨董的消息传开后谁最纠结,那必然要属刘备无疑了。
这哥们也是倒霉催的,前阵子好不容易混个安喜县尉,结果一年未到就没了。
于是无奈之下刘备只好重新投奔好大哥公孙瓒了。
公孙瓒也讲义气,直接任命刘备为别部司马,又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