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从蓟县开始,来自幽州各郡的豪杰陆陆续续的赶来投奔。
魏哲辨其优劣,择其精锐录入军中,不过半月竟然得千余义从。
须知这些可不是刚放下锄头的青壮,而是不折不扣的燕赵良家子。
有些义从甚至干脆就是郡县豪强子弟,自带弓马器械投军。
以幽州儿郎的基本素养,这千余义从估计都不比三河骑士差。
这让魏哲心中那叫一个高兴!
倒不是为了这么点兵力,而是为了这千余义从背后家庭而高兴。
而就在魏哲一路行军一路收人之际,他此行的影响也终于展现。
……
常山国,真定县。
只见一名身长八尺,俊朗英武的青年朝一中年男子作别道:“云此去还不知何日才能归来,兄长保重!”
不料那中年男子闻言却洒然一笑道:“子龙但去便是,勿忧家中。”
见兄长这么一说,英武青年这才翻身上马,带着百余人转身离开。
此人便是真定县豪侠首领赵云,赵子龙。
由于祖上单微导致赵云连寒门都不是,故此一直怀才不遇。
本来黄巾之乱是一个很好的出人头地的机会,但奈何那时的赵云只是一乡间少年,筋骨未壮,连自保都勉强的很。
而等到赵云长成之后冀州则又成为了一滩死水,导致他只能和发小夏侯兰一起在乡中厮混,没过多久倒是混成了真定大侠。
只是游侠生活终究非赵云所求。
故此当诸侯讨董的消息传开之后,赵云终于按捺不住了。
不过他既没有投奔渤海太守袁绍,也没有投奔当下的冀州牧韩馥。
因为在年轻气盛的赵云看来这二者都非真英雄。
相比之下,曾经在下曲阳平定黄巾之乱,并且这些年在边郡开疆扩土、擒王灭国的魏哲反而更合他胃口。
于是当听说魏哲一路南下即将进入冀州之后,赵云果断动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