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见曹洪直言道:“观其在辽东的事迹,实在不像是贪生怕死之辈,此中或许另有隐情。”
然而曹操闻言面色无奈的轻声一叹,道:“我又何尝不知。”
若是能得魏哲同行曹操自然是求之不得。
实际酸枣大营的各路郡守、刺史都看出了辽东义军的精锐。
若非如此这些时日此辈也不会对魏哲如此礼遇。
不是刘岱相邀,就是张邈、桥瑁设宴,几乎无日得闲。
毕竟魏哲远在辽东,怎么看对他们都没有威胁,简直是天选盟友。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其实有心之辈差不多也都心中有数了。
讨董结束之后,天下恐怕就要重演秦末故事了。
在这种情况下,魏哲的分量自然陡然提升起来。
可是曹操也很无奈,只见他眉头紧皱道:“明明眼前局势大好,正是有利义军的时候,但魏公威却依旧言时机未至,再等下去我怕会错失良机!”
简单来说,就是自信的曹操不相信魏哲的判断。
他认为魏哲纵然在辽东屡屡灭国擒王,但终究初来乍到,不知内里。
而久在洛阳,甚至旁观了洛阳政变的曹操自认为最了解当下局势。
作为世家子,这点自信曹操还是有的。
念及此处,曹操思量再三之后终于不再犹豫,决定出兵。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说服了济北相鲍信。
于是次日一早,鲍信、鲍韬兄弟便率招募来的一万义军随曹操一同向着成皋方向进发。
话说洛阳八关向来都是外兵上洛的必经之地。
当初黄巾并起之时,刘宏便曾在函谷关、伊阙关、广成关、大谷关、轩辕关、旋门关、孟津关、小平津关等八关,各置八关都尉防卫黄巾。
当然,说是洛阳八关,但这不代表洛阳只有八关。
洛阳周边的关隘可多着呢,这才使洛阳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要地。
以曹操当前的行军路线,挡在他面前的则是旋门关。
此关后世之人或许有些陌生,但说起虎牢关估计都知道是哪儿了。
此地由于南连嵩岳,北濒黄河、汜水,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故从春秋时期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只因西周之时周穆王曾经在此牢虎,才有了虎牢之称。
不过自秦代起,才真正开始在“虎牢”设立关口,名之为虎牢关。
楚汉争霸之时,刘邦、项羽两人便曾在此争城夺关。
后汉高祖一统天下,便在此地置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