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斗食吏,连乡啬夫都没当过。
没办法,洛阳的水太深了,实在没有他们这种小宗族上台吃饭的空间。
可以说敖仓这一战,直接给了阳武毛氏出人头地的希望。
当晚像毛坤兄弟一般情况的不在少数。
来自河南诸县的豪侠勇士虽不像毛坤这般好运,但同样也有收获。
有些上司战死的,便直接被提拔为伍长、什长,开始了军旅仕途。
乱世就是这样,有人失意,也有人得意,人员的上下流动十分频繁。
勇者上,亡者下,一支军队就是这样被锤炼出来的。
与此同时,敖仓令府邸。
作为敖仓城内最舒适的一处宅院,自然被直接当成了魏哲的下榻之所。
然而魏哲在巡视了一圈之后,却直接对随行的赵云吩咐道:“传令下去,将‘庵庐’安置在此,所有病患妥善安置,勿要有饥寒之虞。”
不过当赵云躬身应诺,正要离开时,魏哲却又唤住了他:“等等,告诉医官司,军医记勤薄、士卒折伤簿、坠药函通通抄送幕府一封,我有空要看的。”
对了,这招魏哲也是跟皇甫嵩学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皇甫氏的习惯。
说罢魏哲又补充道:“另外今日缴获的死马、牲畜也别藏着掖着了,全部炖了,给儿郎们补补身体。”
赵云闻言心中越发敬服,转身便将魏哲的意思一丝不苟的传递到位。
至于魏哲则依旧回到城外的营帐之中,思虑起接下来的安排。
而当魏哲大军在敖仓短暂休整的时候,此战消息也逐渐传开。
……
酸枣大营,中军大帐。
随着前线战报在众人手中传递一圈,大帐内顿时鸦雀无声。
张邈的指尖下意识摩挲着腰间的玉珏,片刻之后方才忍不住长叹道:“好一个魏公威,不愧是北疆名将,果然名不虚传!”
兖州刺史刘岱闻言亦是深以为然,不过他的关注点比较奇葩。
“靖难义从?唔~好名字,当浮一大白!”
说罢刘岱便自斟自饮的干了一杯,俨然一副文士风流之态。
相比之下,东郡太守桥瑁的眼神就比较复杂了。
他们在此会盟已久,虽迟迟不见动作,但主打的就是以静制动。
先前董卓迁都长安,便被各路讨董联军自诩为各自战绩,大加吹捧。
如今魏哲忽然异军突起,自然显得他们有点尴尬了。
想到这里,桥瑁忍不住有些泛酸道:“公威不是辽东豪强子么?如何学得这等兵法?难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