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刚有幽州士族想要和魏哲联姻,东郭卢就凑了上来,戏志才很难不想多。
当然,幽州士族还是有脸的,眼下送上来的多为族中庶女。
也就是那些小士族或豪强之流才能拉得下脸送嫡女给魏哲做妾。
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魏哲一个也没收。
而待东郭卢退下,只见戏志才面露忧色道:“明公,当真不再考虑?”
戏志才不是质疑魏哲的判断,只是觉得多少要给幽州士族一点面子。
他知道士族已然成为天下的顽疾,但他们同时也是天下的根基呀。
割去腐肉可以疗毒,但如果直接截肢就有点矫枉过正了。
然而魏哲闻言却只是轻轻一笑:“志才勿忧也,我心中有数。”
若魏哲是外州人士,那他现在或许会顺水推舟与幽州士族联姻。
毕竟在“任官避籍”的地方官场,本土势力与外来势力先天就存在矛盾。
比如韩馥任冀州牧时便引颍川士人前往冀州辅助他统治地方,荀谌、荀彧、郭图、辛评、辛毗等颍川士人就是因此才出现在冀州。
从某种程度来说,韩馥也正是因此才会受冀州郡县排斥。
当然,也不止他这样,纵观三国其实曹、刘、孙三家均存在类似情况。
比如曹操虽号称唯才是举,但曹魏的核心官员、尤其是掌握兵权者始终是谯沛人士。而刘备入蜀之后,占据官场上游的则是荆楚士人及元从老臣。
故此蜀汉百姓常言“荆楚人贵”,东吴亦有“南鲁之争”。
江东孙氏亦是如此,向来倚重江北士人,尤其是淮泗士人。
至于江东士族初期可是被孙策杀的流血漂橹,伤亡无数。
甚至孙策的遇刺身亡,也算是这种本土势力与外来势力冲突的祭品。
如此一来,摸着袁、曹、孙、刘四家过河的魏哲自然不会随意偏颇。
不错,他是幽州人,但幽州本土势力太强对他也未必是好事儿。
尤其是在事业初期,他更是要尽量维持一定的派系平衡。
他可不想像袁绍那样,敌军都兵临城下了还在内斗不休。
……
一个月后,幽州蓟县。
随着太史慈、钟扈回师,幽州诸郡终于彻底落入魏哲之手。
其实这一趟下来太史慈、钟扈真正动手的只有三次。
绝大多时候他们就好似武装游行一样,一旦兵临城下对方便降了。
没办法,名望加上军威,敢负隅顽抗的还真不多。
是日,将军府内,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