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享乐的董卓视若无睹。
但一旁座上的治中王朗见状却看不下去了,当即起身出列。
说来王朗也算是被罗贯中黑的最惨的一位了。
一句“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直接让这位老先生成为后世不少人心目中的小丑。
然而实际上这位当时已经将近八十高龄,还贵为三公,压根就没有出征,诸葛亮便是口才再好,想要骂死他也是难于登天。
更别说这位老先生向来博学多闻,秉性纯良,著作等身,为天下儒宗。他所著的《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等,都被曹魏朝廷当做官方教材,更有“王学”之称。其子王肃所注《尚书》《诗》《论语》《左传》等书,在司马晋时也位列官学,王肃本人更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外祖。
可以说靠着两代朝廷的支持,“王学”一度压倒“郑学”,盛行天下数百年。
也就是罗贯中那时王学已经彻底衰败了,否则他此举几乎与挖孔子坟墓无异。
不过此刻王朗还不知日后会有一个大黑子要给他上强度。
此刻见陶丘洪对袁绍如此贬低,他忍不住开口道:“子林为何如此刻薄?袁本初向为天下楷模,纵然洛阳宫变之时有所差错,终究也是为了铲除宦官奸党,只此一条他便于天下有功矣,何至于以虎狼称之?且袁本初往来之人素为鸿儒高士,若品性如此不堪,何以交游天下?”
说到这里,王朗直接讥讽道:“虽各为其主,但子林却不必如此大言,否则恐适得其反”
然而陶丘洪闻言却丝毫不怒,反而失望的摇了摇头:
“腐儒之见,景兴还是闭口为好,不然恐为智者所笑!”
“君言各为其主,却不知吾主与袁本初实乃天壤之别。”
“吾主向来秉行忠义,所行之事无一不合天理人伦,袁本初可否?”
对于他这句话王朗虽然依旧有些不服,但对魏哲却无话可说。
毕竟魏哲自入仕以来不是击胡伐夷、开疆扩土,就是讨董平乱。
倡导屯田也好,大兴文教也罢,每一桩都是能人所不能。
即便王朗不认可袁绍是虎狼之辈,但也认为他和魏哲比还是差些。
单单收复洛阳、修缮历代帝陵这一条,就足矣让王朗闭嘴了。
这就是魏哲凡事都喜欢师出有名的好处。
因为打着大义的旗号,时间久了便真的能成为大义的化身了!
而见王朗默然不语,陶丘洪这才看向上首的陶谦道:
“《论语》有言:人无远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