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权力又掌握在董廷献朱国弼等手里,董廷献朱国弼想要改革,但是要动江南士绅的利益,钱谦益只能站出来反对。
董廷献朱国弼想要向北进军,江南士绅肯定不会答应。相反江南士绅想要对浙江用兵,董廷献朱国弼不答应。
双方就吵吵闹闹,完全在内耗之中。
外部朝廷的大军已经打到了扬州,南京小朝廷只得派总兵刘泽清从南京出发救援扬州,又让江北的总兵刘良佐向扬州地方运动。
江北的左良玉不仅不答应归附,还狮子大张口让南京小朝廷出钱出粮,不然就要派兵南下江西。这可把南京小朝廷吓得够呛,只得答应左良玉的无理要求。
南京小朝廷只得安慰自己,左良玉拿了我们的钱粮也算是归附了我们。
还有让人闹心的是秋收到了,江南们士绅开始大规模的拖欠税收,士绅们表示都是自己的家,欠一点怎么了。
还好江南地区富裕,也还能留一笔任由南京朝廷挥霍。
北方上市了大量的秋粮,但是粮价并没有降低,精粮的卖价还是二两一石。
这是李适有意为之,高粮价可以让北方的农业迅速恢复,还能让百姓挣到钱。
虽然对市民有些不友好,这不秋收后北方的粗粮,也就是传统的高粱,粟,豆类,还有新作物红薯土豆玉米等也纷纷上市,价格低到八钱左右。
当然也不能让粮食始终处于高价,慢慢的也会回归到它本来的价值。
京师的特产也就是棉布和羊毛布也是迅速发展,畅销四方。尤其以织造局一二三厂量大价薄,迅速抢占了全国市场,还畅销海外。
京师的商人那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硬是在如此严苛的赛道下,自我攻克了羊毛布技术,还发明了更为先进的纺织机。
在织造局一二三厂的的眼皮子底下硬是抠出了三菜一汤,他们的布比织造局的布质量还好,成本更低。
搞得织造局反而要来学习他们的技术。
京师周边的铁路的兴起,铁的需求量大大提升,户部自己的铁厂完全供应不上。
这时候商人就来了,纷纷进军铁厂,铁的产量一下子就上来了。
古代有盐铁专卖,不过早就废除了。
长芦盐场,自从有了西山的煤炭,出盐的效率大大提高。
原本海滩制盐是需要先晒盐,得到的晶体就是粗盐,但是要把粗盐制成人能吃的细盐那就需要过滤,过滤就需要烧火蒸发。
西山到天津的专线铁路修建好了后,煤矿便没日没夜的运往海边,盐的产量大大提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