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居然不是《以父之名》?”
“夜的第七章?这歌名有点意思。”
“果然又是一首新歌,就是不知道这次的质量如何。”
在无数道期待的目光下,舞台灯光径直暗了下去,直至看不到一点人影。
与此同时,《夜的第七章》的前奏悄然响起。
钢片琴清脆的敲响,小提琴急促的断奏,一股紧张不安且充满神秘感的意境,随着肃穆的大提琴声渲染开来。
紧接是定音鼓的滚奏,整个弦乐组都加入进来,预示一场大戏即将拉开帷幕。
听到这里,不少熟悉《以父之名》的观众眼前一亮。
这前奏的意境似乎和《以父之名》有异曲同工之妙!
弦乐声降下去后,一段持续的合成器音效加入进来,声音不大,却是有那么一丝诡异的感觉。
昏暗的演播厅中,很多观众和一些工作人员情不自禁地起了鸡皮疙瘩。
妈耶,这怎么有种放恐怖片的感觉?
一道急促的颤音和军鼓响起,让听了四十多秒前奏的观众注意力瞬间集中,与此同时,一束灯光打在白行简的身上,他开始进唱。
“1983年小巷12月晴朗”
“夜的第七章打字机继续推向”
“接近事实的那下一行”
“石楠烟斗的雾”
“飘向枯萎的树”
“沉默的对我哭诉”
与《以父之名》类似,《夜的第七章》的歌词画面感尤为强烈,甚至还超过《以父之名》不少。
同样的,这首歌也是一首旋律说唱。
而白行简也是换回了唱《以父之名》时的腔调,开始刻意弱化清晰的咬字,这样可以把人声更好的融入编曲中。
但这并不代表观众听不清他在唱什么,一幅幅画面已经开始随着白行简的演唱在观众的脑海中自行描绘。
“贝克街旁的圆形广场”
“盔甲骑士臂上”
“鸢尾的徽章微亮”
“无人马车声响深夜的拜访”
“邪恶在维多利亚的月光下”
“血色的开场”
《夜的第七章》的歌词非常有意思,句句不提福尔摩斯,但句句不离福尔摩斯。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每一句歌词都有它们自己的故事。
而这些故事的来源,正是英国著名推理小说家柯南·道尔所著的《血字的研究》,其中的主角就是福尔摩斯。
《夜的第七章》的mv,讲述的便是一个悬疑的蓝玫瑰凶案。
“消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