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反伤自身。
听上去,很像是小说主角的待遇和设定,“被埋没的天才”,实际上也确实没差多少。
因为从理论上来讲,心窍的数量是可以极大程度地增加智慧悟性的,一旦体质完全觉醒,将会带来无比惊人的加持效果。
但无论是据传每隔千年方可现世的“七窍玲珑心”,还是典籍中都未载的“八窍离墟心”,还是较低阶的六窍五窍,均属于前期特性不怎么显著的体质,对于修行的助益,表面上没法跟常见的某某灵体、宝体相比。
原因很简单,心脏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循行,司神明统摄。
前者的功能与气血运行、肉身锻炼息息相关,心脏天生强壮有力,自能推进修行速度,提升同境的战力,但后者的作用,却是“心窍通幽,其用不显”。
如果只是修炼主世界最常见的劲力武道,“心窍”几乎要在神劲层次方可展露出它的功效:
推动身神的凝炼效率与阴阳水火相济的中枢,辅助孕育出至关重要的心之身神,且是后续六气境的神明之府所在位置。
在此之前,倘若没有一些特殊的灵药或奇异的情感经历,使得形如未琢璞玉的“心窍”被提前开发觉醒的话,很难观察到它对修行过程的实际影响,悟性增益几近于无,毕竟常规的智力主要由大脑决定。
可一旦心窍出了问题,却反会降低智慧,“心蔽吉凶者,灵鬼摄之”,通常称之为“不开窍”“鬼迷心窍”等,甚至能让人变成傻子。
“心窍者,离宫也,心神所居,通则诸窍皆通,真火可降,能济肾水,心窍不通,诸窍不通,心火不降,火水未济。”
若是改换走上了炼气炼神的路子,正如现下的施夷光,那心窍的作用就立刻突显了出来。
只因它本是先天所生的魂魄通道,主导着三魂七魄系统跟精气神的往来,可依从某种难以描绘的过程来影响智慧层次。
根据这一原理,便有了“上智人心有七窍三毛,中智人心有五窍二毛,下智人心有三窍一毛,常智人心有二窍无毛,愚人心有一窍,下愚人心有一窍甚少,无窍则神无出入之门”的研究结论。
而文子则明确指出,心窍主要决定的智慧相关方面,其实可用“择路之明、用物之精、避劫之巧”这三点来描述,并不能无限扩大化到全部的领域。
“灵智”两字中的“灵”字,正是指它,故而“精怪启智,必先开窍”。
作为常规认知中心窍达到极限数的“七窍玲珑心”,因其恰巧对应着七魄之数,每窍可存驻一魄,天生阴神的修行即达圆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