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回来了。他去山东要不了多久,可一路上显然也是风尘仆仆的,胡子也没刮,下巴上青黑的一圈。
四福晋连忙起来给他安排洗漱的东西。
等收拾完了,御膳房临时叫的膳也进上来了,都是快炒的东西,不费事。胤禛坐下,先就着炒燕笋痛快地吃了一碗饭。一碗下肚,他也就松了口气,能细嚼慢咽了,边吃边说话。
“回来的时候三哥着急回来复命,路上碰见驿站都没停,快马加鞭回来的。”也是因为这样,他才饿成这样,路上愣是一口水没喝,一口饭没吃。
四福晋皱紧了眉头:“三哥怎么这样儿着急?”瞧刚刚四爷回来时候的样子,差点都要认不出来了。
胤禛夹菜的手一顿,笑了一声:“三哥头一回办成差事,当然急着回来复命邀功了。”要是换成他在三哥那个处境,他也会高兴成那个样子。
儿子头一回做成了事情,可不得让皇阿玛看一看,让大臣们看一看么?
云秀和云佩开始的时候都没吱声,这会儿就问起他一路上还顺利不顺利。
胤禛说还好:“大多数人都反应都还不错,偶尔也有几个瞧着群情激奋的,都被拦在外头了。”也不是所有的汉人都甘愿臣服于大清的,有人愿意相信大清会叫他们过上好日子,也有恨大清恨之入骨的。尤其是山东那一块儿的儒家思想发展得最好,文人们也都喜欢往那边儿挤。
文臣墨客挤在一块儿,就都爱针砭时弊,大谈国事,言语之中很容易激起共鸣,也更加容易群情激奋。
胤禛说:“我们才刚到的时候,正好碰见路边儿一个大谈特谈的书生,通篇把皇阿玛痛批了一顿,骂得一文不值。”
云秀已经预想到他的结局了。
胤禛怕吓着女眷们,没说到底怎么样,只说:“我们几个出门的时候,皇阿玛其实就交代过我们了,叫不许跟人起冲突,尤其是文人,所以真论起来也没把他怎么样。”
也就是三哥听不下去那些污言秽语,跑上去要和那个文人比试比试。他们几个阿哥里,太子的学问最好,其实就是三哥,他读书读得多,说起话来引经据典,倒是真把那个文人给辩倒了。
胤禛笑说:“完事了以后,三哥指着自个儿说,他是皇阿玛一手带大的,学识也是皇阿玛教授的,他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