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过能赢吧,所以也就不在乎什么后患了。”太子叹了口气道:“关键是当初送信的人也一并找到了。”
“啊?”朱桢这下绷不住了:“这都能找到?”
“是,那人叫封绩,你有印象吗?”太子问道。
“有印象,他是元朝的降臣,后来做了相府的守卫千户。”朱桢对胡惟庸家的情况了若指掌。“后来抓胡党时,确实没找到这个人,都以为他畏罪潜逃了。”
“不是。当时送完信,他就听说胡惟庸已经完蛋了,所以不敢再回来,便在北元王廷住下了,又重新恢复了蒙古人的名字和装束。所以不是脱古思帖木儿指认,我们根本认不出他来。”太子接着道:“父皇已经把他抓起来,三木之下他什么都招了,所以才有今天的抓人。”
“好家伙,毛骧还跟我装着,和刚知道似的。”朱桢啐一口,心说麻痹人均影帝。
“毛骧好像确实刚知道,因为审问的是审刑司的吴庸。”太子轻声说道:“先看看他们能审出什么来吧?”
“好。”朱桢点点头,如此敏感的时候,确实不宜轻举妄动。
第一三七八章供词
审刑司就设在皇城内,与六科相对,而且是一样的位卑权重。
之前的郭桓案中,吴庸领导下的审刑司,就表现出了凌驾于三法司之上的威力。
可惜案子办到一半,还没来得及往下查,就被皇上以“大战在即,大狱不祥”为由给叫停了。
等到战争结束,虽然朱老板也没明确说郭桓案就不办了,但也没有要继续查的意思。
逃过一劫的百官,自然弹冠相庆,谢主隆恩。可审刑司上下就郁闷了,白忙活一场不说,还把六部九卿得罪了个遍,甚至连六科都把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
根据可靠消息,科道言官们正在酝酿着要一起上书,以审刑司设立有碍司法为由,请朱老板取缔审刑司,将司法权力交还给三法司。
虽然吴庸不相信皇上会这么快就自扇耳光,撤掉他亲自设立的机构,但审刑司上下还是感受到了浓重的危机感,迫切想要来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彻底稳固他们的地位。
但一般的案子没有用,而且一般的案子也用不着他们出手,只有郭桓案那种大案要案钦案,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可这样的案子几年都碰不到一次,吴庸等人只能烧香拜佛,求天上快掉个大案下来吧。
也不知是菩萨保佑,就在这时候,已经过去七年的胡惟庸案,居然又开始了下半场!
吴庸等人的兴奋就可想而知,一个个就像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