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夫老妻,早已经不是刚成婚那会儿黑灯瞎火,含羞带怯的时候了,欢好时有些灯光照亮,才更有趣味。
第二日,张府一行就前往了乡下别庄,这是一处叫做苕村的小村,隔壁就是桃源村,张仁家的先祖原本就是苕村出去做买卖的人家,后来在县城发达就没再回来,倒是在村里置了些地安置族人。后来宗族凋敝,这些地转头又回到了张家,到张仁父亲那一代时已经对苕村没多大感情,毕竟祖屋都找不到了,就剩下些隔了三代的祖坟。
这处别庄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盖的了,平时是佃户在打理,因为宅院面积大,四处都空置,秋收时苕村的佃户会在别庄平坦的地面上晒稻谷,村里小孩子们也经常来这里探险。听说张家人要回来住一段时间,弄得好多苕村人都好奇极了,还有心思活络的打着别的主意。
王二妮带着女儿们和云华一家先到的,把张仁扔在县城里,这也没法子,城里的生意还要打理。按正常流程,等张仁会完账,和各家店铺的掌柜交代好这一夏的安排,起码花几天时间,而云华和孩子们早就迫不及待要去了。
伏林和韩湘也在。
倒不是他们也想来避暑,而是因为私塾也没放假的概念啊,做人家西席的哪有动不动歇着的道理,当然这可能是韩湘的想法,伏林的想法就简单多了。
开什么玩笑,教小学生多好啊,王仙长开的法阵不仅清凉恒温,还防蚊防虫,府里找不到一只蚊子!他每天都恨不得睡在张府里不走了,让他离开这美妙的法阵,每天在家晒太阳喂蚊子吗?
不!谁都别想把我和我的小学生们分开!
别庄的环境……不大好,反正唯二的优点就是干净和大,乡下村里的地不值钱,这别庄比张家在县城的房子大了三倍不止,不过建筑就没那么精致,里头的桌椅摆设都有磨损,一看就不是尘封多年的那种,而是经常会被人过来坐一坐用一用的……这哪里管得过来。
苕村的人家也习惯了,一般村里嫁娶乃至出殡,偶尔接待县里来的劝农官,反正需要一大村子的人聚在一起的事,就会来这里办,这么多年下来了,倒也没想过主家还会回来的。
王二妮不在意这事,反倒看了一眼别庄里的佃户,大约有个十来家子,三四十口人,人家把里里外外都打扫过了,杂草也清理得一根不剩。内院是上锁的,里头也提前打扫过,村里人过来也不是偷抢,就是占个大前院用一用,这对一个常年无人居住的大宅来说已经很好了。
见主家没有怪罪,佃户们不由都松了一口气,云华也很心大,四处转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