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不愧为顾氏麒麟子。”
他忽然转过头看向了顾良:“顾卿,朕能否给令郎取个字号?”
字号?
群臣再惊,有些难以置信。
据《礼记·曲礼》所记,若无意外,男子二十才可冠而字,代表着可以参加各项事务。
皇帝亲自赐字?
这代表了什么?
难不成顾氏自忠武、文成二侯之后,又要出现一位独得圣眷之臣?
“臣,叩谢陛下!”
顾良怎么可能拒绝这种殊荣,连忙行大礼拜谢。
“熙有“光明”、“兴盛”、“和乐”之意。”
刘肇一边说着一边再次看向了顾熙,喃喃道:““明”字亦有明亮之意,“远”字则取志向高远。”
“便以“明远”为字吧。”
“明远,从今日起,你便在宫内担任侍中,伴朕左右,为朕出谋划策!”
十一岁的侍中?
群臣脸色骤变。
纵观古往今来可曾有过这种人物?
当下,便立刻有人出言劝阻。
庙堂争斗向来都是如此。
窦氏一家独大之时,群臣们自会于顾氏庇护下挣扎。
但如今窦氏已有倾颓之向,反观顾氏则又有了昔年之向,群臣自然不愿看到这点。
但刘肇态度坚决,扫视群臣,直接开口道:“明远助朕除贼,乃是首功!”
“.”
他直接将这些时日来顾熙所做的一切全都说了出来。
群臣的脸色越来越差。
直至这一刻,他们才意识到了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从龙之功!
还能再说些什么?
功高莫过从龙。
顾熙的功劳无可置疑。
可.如此年纪便这般受宠,将来到底会到什么地步啊?
最关键的是此子的才能看起来也是颇为不凡啊!
这一时间,甚至都已经有人开始思考起了除掉窦氏到底是不是好事了。
整场朝会在群臣思绪万千、复杂难明的氛围中结束。
刘肇自然不会放下对洛阳的控制。
同时也按照顾熙所出的建议,立刻将窦宪之罪行昭告天下。
其实这也并不算是什么高明的手段。
庙堂群臣亦是可以想的出来。
大汉刚刚经历光武、明帝、章帝三位治世之君,国运正隆。
利用大势便足以解决很多问题。
至于那些个罪名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谁会在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