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快被贬到西域,躲开了最激烈的皇帝与权臣的殊死斗争。他那时不是高官,犯的也不是死罪,故而还能苟全性命,甚至东山再起。这一切皆是命数使然。
裴行俭并不理会袁公瑜的嘲讽,仍旧摇头。
袁公瑜目光转冷,真正变了脸色,他终于明白裴行俭的是谁了。
高宗皇帝登基几年之后,便时常因为头风卧病。他让武皇后代为理政,二圣并称,海内呼为“皇”、“后”,仿佛二人并驾齐驱。可是,真相究竟如何呢?
武皇后做的所有事,无不是皇帝首肯,甚至她的一切行为,都要心翼翼揣摩皇帝圣意,大加逢迎。她的确大权在握,但她比谁都清楚,她的地位与权柄都是皇帝给的,要想握得更久,就要皇帝对她更信任。
高宗皇帝对武皇后的专横霸道不满时,也曾命宰相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此事虽然最后以武皇后获胜、上官仪被诛结束,但着实令她深受震慑。
高宗皇帝将权力交给武皇后,是为了避免在病中被宰相与百官侵夺皇权,而决不是让武皇后压在他头上。没有帝王真正愿意与人分享权力,所以高宗皇帝感到武皇后权柄过大时,立刻召回了不少反对立她为后的臣子,甚至重用裴行俭、王方翼;贬谪支持武皇后的一派朝臣,譬如李义府、袁公瑜。
武皇后时常也会表现得顺从、谦抑,不仅不敢为娘家人要高官显爵,还亲自将她的兄长、侄儿们都流放。她不会违拗皇帝的真正坚持的意愿。这样的局面,直到皇帝驾崩的一,都不会有任何改变。当日太平公主附耳低语,也是提醒武皇后,“皇帝执意要裴行俭征讨西突厥,若陛下将他召回,该如何向皇帝交待?”
“你得不错。”袁公瑜面色灰败,“我错看了他,以致落到今日境地。”
“既然承认失败,就尽快交接兵权。”
“你带一万多兵马去打突厥可汗,简直荒谬至极!你到不了千泉便会惨败,这是将安西兵驱进汤火之中!我等辛苦经营安西军政十年,是为了去填突厥人虎狼之口吗?”
裴行俭眼里冷光一闪:“袁公瑜,你私见突厥使者,派人去京城见你的党羽,是谋叛之举,安悉延可以为我作证。”
“安悉延是你的走狗,他的话能有谁信?”
裴行俭变了脸色,又向外面喊了一声,然后问:“你看一看这是谁?”
哥利被捆缚着推进来,垂头丧气。
骆宾王也进来了,:“袁都护,此事子已有圣裁,你难道要抗旨?”
袁公瑜脸色灰败,无言以对。
他正要召集众将,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