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起来就一个单词:time。
像陈放这样五星高中生,去招募,起步就是25+的时间,否则再牛掰的豪门,他都不会去,因为上场时间是最核心的东西。
一场比赛就40分钟,5个人加起来就是200分钟。
通常一支球队是12-15人组成,以12人为例,场均可以获得16分钟时间,但其实首发就要占据大约130分钟。
剩下的轮换3-4人,拿50分钟,剩下的3-4个人,拿最后的20分钟。
所以一场比赛上场5分钟,是很正常的分配时间了。
但陈放的到来,让这个恒古不变的分配比例出现了变化,在usc,首发可以很快让自己的数据上双,因为攻防节奏加快,各种数据也增多。
一旦数据达到了心理预期线,那上场时间就变得次要,像现在的主力,都基本在20分钟就可以安心下场,而这空出来的25分钟就可以给轮换和替补。
陈放在球场高效率的串联和组织,无形中让全队在受益,以至于连苛刻的托尼都转变了态度,非常欣赏和支持陈放。
这个才是陈放立足球队,成为真正大当家的核心原因。
这跟谁能带我发财赚到钱,不用你说,我自动喊你老大是一个道理。
人人都有球打,人人都有数据拿,这就是陈放的意义。
这也是在ncaa,甚至在nba当老大的底层逻辑。(哈登为什么没有像同期的选秀一样,行情断崖下跌,就是他能让球队变好,保罗也是如此。)
这些,陈放隐约感觉得到,他距离破门而入,登堂入室还缺乏一定的底气和战绩支撑,但他很确定,一个赛季后,到了17年的春天,很多东西会不同。
套用中国的一句话:是龙是蛇,就看这五个月了。
陈放主学科是商学、选修的是法学,他是考虑到未来退役后的生活,而武姿是选艺术和哲学,两人都算是自己找苦吃,忙碌的课程和训练,让陈放几乎无暇顾及其他。
他和武姿,也只有在晚上九点后,静静的躺在后院的椅子上,才有空闲时说说话。
“累吗?”武姿问。
“嗯,感觉是这两年最累的时候,可我也知道,未来还有更累的时候。”
“感觉像在做梦,本来我们现在应该是在国内某个大学。”
“现在也是在大学啊。”陈放笑了。
“不一样。”武姿摇头。
“你选这专业是啥意思?”陈放现在才有空问。
“你问的是哲学吧。”
“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