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
“难道我真的要挽救这家公司吗?”他揉了揉太阳穴,回想起了前世看过的某部电视剧的情节。
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并不适合卷入办公室政治或复杂的商业操作,因此很快放弃了这个念头。
“看来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这个时代欠债五个亿的企业确实不多见……”
他打了个哈欠,看向日历——7月6日,高考前一。
尽管时间已晚,但他还是决定给家里打个电话。
接电话的是妈妈周莉,她的声音慈和中带着一丝兴奋。
放松下来的许宁对着刚拿起电话的周莉道,回忆起四十多年前的事对他来确实不易。
周莉轻叹一声,开始讲述往事:“宁,你还记得你初中时有个同学叫林燕萍吗?”
“呃……记不清了。”许宁老实回答,他连自己初中组员的名字都记不全。
“她就住在我们家附近的,经常来家里玩的那个高个子、漂亮的女生。”周莉补充道。
这下子,许宁有了些许印象,但还是无法将名字与人对上号。
“有点印象……然后呢?”
他心里一紧,担心母亲又要给他介绍对象。不过这次他的猜测错了。
“她的家庭条件一般,初中毕业后就去本地啤酒厂工作了。上个月被裁员了,因为工龄短,补助也不多。
前几她一时想不开,跳河了,幸好你爸单位的一个伙子下班路过救了她上来。”
这真是个令人难过的故事。许宁前世并没有听过这件事,但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事并不罕见。
不过,周莉提到的一点引起了他的兴趣。
“妈,我记得那家啤酒厂效益挺好的啊,怎么突然就开始大规模裁员了?”
许宁疑惑地问。毕竟,去年他在省城出差时还常见到这家啤酒厂的产品。
“这个我也不清楚。”
学校里的消息传播虽快,但对于这些事情,身为教师的周莉并不特别关注:
“如果你想了解,等你爸进修回来问问吧,他很喜欢喝那个厂的散装啤酒。”
见母亲不出更多细节,许宁不再追问:“好吧,妈你也早点休息,明还要上班呢。”
第二清晨,许宁一行五人在科工委食堂用完早餐后,按计划乘车前往南苑机场。
上世纪90年代末,在京城二环外几乎不存在堵车的问题,但因为南苑位置偏远且路况不佳,所以他们还是需要在路上花费不少时间。
趁着这段时间,许宁与同行的两位主任科员开起了会。
从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