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升起了一种难言的感受。
对他而言,这一年多的日子实在太过特别,既不同于从前在家中的锦衣玉食,也不同于前些年的戎马生涯,而是一种温和、柔软、而又十分坚韧的生活。
战场上的搏杀固然充满了蓬勃的活力,可田野之间,却也孕育着另一种古老而不屈的生命力。
这是千百年来,汉人与游牧民族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曾经在锦衣玉食中遗忘了的真正家园。
谢墨终于明白郗归想让他看到怎样的根基、怎样的力量,这让他生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感——他知道,正是自己这一年多来的付出,才成就了如今这番和乐的田园图卷。
他想:“我会牢记这种感受,会为了这些百姓、这些田地而战。”
太昌八年九月,桓元终于和姚昶在长安城外打了起来,苻秦反倒因城墙与护城河的缘故,暂时靠着存粮龟缩城中,没有受到太多战乱的波及。
就在诸胡的目光被长安战事所吸引的时候,襄城、颍川二郡之外,将士们用新收获晒干的春小麦,制成美味的饭食,日日支着大锅,摆给城墙上的守军看。
距离二郡被围,已过去了整整一年。
太昌六年,苻石举兵南征之时,虽在二郡储存了不少粮草,可对这样的大城而言,粮米的消耗是个极大的数目,坐吃山空,终究不是办法。
城中已然挨了几个月的饿,如今日日被饭香熏着,如何还能坚持得下去?
有关投降的议论,很快就悄声蔓延了开来。
二郡守将恼羞成怒,不约而同地接连斩杀了好几批人。
可饱腹求生乃是人之天性,如何能轻易被抑制住?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斩首并未制止城中的颓丧,反倒增加了军中将士和平民百姓的反抗之意。
滔滔的民愤汹涌着,正酝酿着一股巨大的洪流。
第194章长安
太昌八年冬十二月初九,桓元大败姚昶,长安城外的姚秦军队,西撤至扶风郡一带。
十二日,苻秦守将开城门而降,秦主苻泓奔洛阳。
同日,桓元入长安。
十四日,桓元克咸阳。
十九日,在东取潼关与西征扶风之间,桓元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扶风。
他要本着擒贼先擒王的原则,彻底将姚昶击败,为此,甚至甘愿暂时放弃潼关与弘农,更遑论北方的冯翊、北地、新平等郡。
姚昶虽痛骂桓元的意气用事,但却无可奈何,只能整顿军队,奋力一战。
然而,连连战败的军队,终究比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