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三种铠甲中,前六种是铁甲,防御力最强,中间四种是皮甲,防御力次之,但更为轻便。”
“最后三种是布甲,将领平日上朝或者列仪仗时穿戴,并不具有作战能力。”
欧阳通回答的言简意赅,李治点点头,又问:“眼下军器监中,还有多少铠甲存量?”
欧阳通道:“十六座库房中,一共有十二万左右的铠甲储备,另有二十多万具铠甲,分布在各州县的兵器监、折冲府中。”
李治问道:“全国所有铠甲加起来,共有多少套?”
欧阳通道:“大约四十三万到四十五万之间。”
李治暗暗点头,大唐军队大约是六十多万,四十多万的铠甲,与奏章上提到的七成披甲率符合。
李治想了想,又问:“目前国家铁矿分布,主要在哪些地方?”
欧阳通道:“多在江南,其中剑南道和江南道的铁矿区,接近全国一半。另外,最近漠北新增了几座铁矿。”
李治见他业务熟练,心中颇为满意,便道:“欧阳卿,百济希望我大唐向他提供一万具铠甲,你以为此事如何?”
欧阳通沉吟了一会,道:“回陛下,军政方面,臣不敢妄言,然而依微臣之浅见,府库中优良铁甲十分紧缺,不应供给外邦。如陛下需要,江南道有三千多套老旧铁甲、皮甲,可供调用。”
李治点头道:“甚好,朕知道了,你且退下吧。”
欧阳通拱了拱手,告退离开。
李治当即手拟了一道旨意,朝王伏胜吩咐道:“送到鸿胪寺去。”
王伏胜应诺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