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虾夷是倭国北面的一个国家。”
刘仁愿吃惊道:“你怎么知道?”
这小子才来几天啊,竟然知道的比他还多?
姜恪笑道:“我也是翻阅都督府库房中的一份旧文案,才看到过这个名字。”
刘仁轨道:“虾夷的事可以不管,高句丽却就在旁边,此事是否与他们有关,我们必须查清楚!”
他和李勣一样,为了消灭高句丽,谋划数年,不希望皇帝掉头去打倭国。
姜恪道:“各国使节既然都去了长安,我们只需等陛下的决断就行了,都督何必多此一举?”
刘仁轨看了他一眼,道:“姜将军,你要记住,边关之将,往往能比庙堂更了解实际情况,做出对国家更有利的选择。倘若此事真是高句丽所为,你我却一无所知,导致陛下做出错误决断,那你我都有失职之罪!”
姜恪微微一怔,拱手道:“末将明白了。”
刘仁愿问道:“都督,高句丽跟倭国不同,早就跟咱们破脸了,只怕不会配合咱们调查。”
刘仁轨沉声道:“调查此事,不必派人去高句丽,只需做两件事。”
“哪两件事?”两人齐声问。
“首先,你二人各领一支人马,进入高句丽境内,给他们施加压力!接下来,老夫再给泉盖苏文修书一封!”
……
高句丽的都城名为平壤,又被称为平阳城。
此城得名,便是因为一个平字。
四下里开阔平坦,一览无遗,是一片丰茂的平原沃土。
然而最近几日,平阳城内,却陷入了混乱。
各国细作在城内肆虐,极为猖獗,还有被细作买通的官员,帮着打掩护。
平阳城原本就是辽东大城,各国在平阳城都有细作。
此时的情形,就仿佛是一锅沸水注入平阳城,城中细作都开始活动起来。
他们的目标一样,都是为了查探大唐军械被劫,是否与高句丽有关!
查探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十几起人命,还有四处地方发生火灾。
平阳城和长安一样,城北繁华,故而成为细作们重点关注对象,变得十分混乱。
相比之下,偏僻的城南反而一片安宁,不受侵扰。
入夜,明月盈盈,星辰稀稀。
城南一座宫殿之内,一名男子正沿着走廊,快步急行。
这座宫殿并不大,却戒备森严,从空中俯瞰,整座宫殿都被士兵给围住了。
整个平阳城内,除了王宫之外,没有哪个地方,能比此处更加森严。
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