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上位,张耆自是得到了极大的回报。
当然也少不了吕端这个大事不糊涂的宰相,亲自确认真宗继位,避免了太宗的皇后想要搞政变的事。
因为真宗是几百年来第一个正常继位的太子,可谓是天下都盼望的皇家正常权力交接。
太宗皇帝虽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雄心壮志,可他不仅军事水平不行,而且还是小心眼,连别人吹捧自己的亲儿子他都生气。
但话又说回来,正是因为刘娥淋过雨。
所以她也要把赵祯的伞给扯破喽。
绝不能让赵祯年纪轻轻就走了自己夫君的老路。
姓赵的对于姿色极佳的女人什么德性,她这个前期靠着姿色走上通天大道的人,还能不了解吗?
刘娥是这样想的,但并不妨碍她的权力欲望极高。
那十年的时间,她自是积极读书认字,为自己铺路。
待到进了后宫更是利用自己是蜀人的身份与后妃建立同盟,与朝官结交。
因为真宗皇帝不如祖上二人有权利和权谋,无法彻底掌控朝堂,再加上五代遗留下来的作风,勋贵与文人都看不起南人。
刘娥则是积极与备受打压的南人进行接触,帮助真宗维持朝廷的平衡。
南人势力在真宗朝开始了疯狂增长,也是皇权的需要。
刘娥在这期间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她与杨贵妃又经常被真宗带在身边参与政务,进一步向南人释放重用的意思。
刘娥经历了风风雨雨才有今天。
所以就算仁宗这个儿子长大了,她也不愿意把手中的权力还给他。
皇太后说了话,众人又看向天子。
无论他有没有亲政,绝不能不让天子没有说话的机会。
“便,便如母后所言吧。”
接下来便是几个宰相开始商讨,到底派谁去主持这件事。
“曹侍中就在宋城监考,不如让他带头处理此事。”
“还需派遣两人辅佐。”
总之就算是曹利用挂名,但实际上的操作,还要下面的人去做。
武将且排一边去,背锅的事可以他来。
“我举荐大理寺丞庞籍。”
“我举荐大理寺正韩亿。”
“可。”
众人又齐齐看向太后,刘娥思索了一会:
“差内侍杨怀敏随行。”
众人也没有反驳,只要不是皇城司的人随行就好。
君权与臣权的相互斗争从来不会停歇。
……
晏殊抽空给朝廷写奏章后,便直接安排人全都在贡院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