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中的地位也不一样。
没看动力电池公司很多的合同业务都是老板亲自去谈的嘛,锦新时代动力电池的总经理张旭辉更是老板最早的一任秘书,是从闪驰带过来的。
另外还跟老板的好兄弟是堂兄弟的关系,虽长期留守庐州,但绝对是老板嫡系当中的嫡系,或者说得难听点儿他就是老板控制动力电池公司的一个传话筒而已。
至于说模具公司,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尉来工厂,老板再怎么改革也不可能把整车的生产放出去给别的工厂代工,这不纯扯嘛。
看看模具公司的总经理是谁,尉来总裁办秘书长曾纪祥兼任的。
其他几家子公司的就不同了,在拿到了自主权的同时,他们需要自负盈亏,同时还需要跟外部的供应商竞争,干得不好就可能直接连订单都没了。
一个连自家母公司订单都接不到的子公司,你认为还有什么竞争力可言么?
“当然了,说得直白点儿,就像是农村家庭儿子们结婚之后分家过一样,相信大家应该能够理解这个浅显的道理,多余的我就不说了,各自安好,明年见分晓。”
放权归放权,檀锦程当然不会脑子都拎不清,把核心的权力放出去,像是工厂以及核心业务肯定要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至于说这么做的目的,无法也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
“拿悦驰a1来举例,通过规模化的效应,我们可以做到单款车不赚钱甚至于是赔钱,然后再通过这种效应对外卖零部件来挣钱,形成一个新的商业闭环。”
卖整车的不如卖零部件的赚钱,这在行业内外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儿,欧洲成熟的头部玩家们哪家都有相当庞大的零部件体系。
例如三菱,他们的发动机就是燃油车时代非常完美的零部件体系,而新能源时代之下的锦新,动力电池就像是尉来的发动机体系。
通过分拆整合大零部件子公司,以起来激活内部力量的作用,搞出更多属于尉来的“发动机”体系。
整车可以不赚钱,有了一定规模效应之后,电池可以供应更多的车企,智驾体系也可以用于更多的车型之上,跟更多的企业达成合作。
“确实是可行的,而且咱们这个时机来说也是恰到好处。”
欧洲车企产业链已经非常的成熟了,想要用零部件打入只剩下头部玩家的传统产业链非常非常的困难,但新能源赛道不一样,大家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甚至于尉来在某项技术上面还处于一定领先的位置。
另外国内这么多新势力的出现,也给了尉来各大零部件公司独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