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竞争,肯定可以打败印度,抢占海外的市场,给大明带回来数之不尽的银子。
甚至于英国都可以把印度变成殖民地,他们大明未必不可以。
他在世界地图上面看到过英国的地理位置,远比大明小得多。
就这么一个弹丸小国,就能殖民面积广大的印度,他的大明也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
【1730年,约翰怀特发明的卷轴纺纱机不仅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使得纺纱工作变得适合妇女和儿童,扩大了劳动参与的范围。
1733年,英国工程师约翰凯创造了织布飞梭,使织布机的效率大幅提升,再次证明科技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然而,与这高效的织布技术相比,纺纱机的改进却迟迟未能跟进。
传统的纺车逐渐落伍,未能适应新的速度。
这导致纱的需求超过供应,市场需求急速攀升,而购买价格也相应上涨。
英国海外商品销售不断增加,但手工工厂的生产技术供应却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提高产量,人们纷纷着手改进生产技术。
在纺织领域,飞梭织布工具的发明成为了突破口,极大地提升了织布速度,同时也刺激了对纱的需求。
十八世纪中叶,飞梭的发明加快了织布速度,刺激了对纱的需求。
这时英国的纺纱机同中国的差不多,但是更笨重。
纱需要众多家庭纺车慢慢纺出来,收购价高,纱供不应求。】
视频中飞梭的演示画面让各朝古人眼前一亮,深受启发。
尤其是那些在家纺织布匹的妇女,看到飞梭的那一刻,仿佛看到了好宝贝。
不过也的确,飞梭对于织布机来说确实是宝贝。
外行可能不懂其中的奥妙,但对她们这些经常和织布机打交道的人来说,飞梭简直是织布的一大利器。
这个飞梭的设计非常巧妙,可以让织布的布面大大加宽。
以前用普通的梭子,得有两个人配合才行。
但现在使用飞梭,一个人就能完成织布工作,而且能织比以前更宽的布匹。
总之,有了飞梭,可以让织布速度变快,大大提高织布的效率。
对于那些制造织布机的工匠来说,飞梭的出现让他们恍然大悟,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们不得不佩服后人的聪明才智,居然能想到这么奇妙的东西。
飞梭的制造并不困难,他们看一眼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可以轻而易举的制造出来。
【1765年的一天,英国纺织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