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
【可惜,纺织技术的第二次飞跃却没有出现在东方,而是发端于英国。
它以动力机器为特点,引发了近代工业革命。
中世纪时,英国兴起了毛纺织业,英国毛呢制品深受各国欢迎,垄断欧洲市场。
在利润驱动下,商人大量投资到毛纺织业。
英国社会结构逐渐分化,出现著名的圈地运动。
很多失地农民变成了牧羊人,剪毛工、纺工,提供廉价劳动力,为后来工业革命打下基础。
奥斯曼帝国阻隔海上贸易后,欧洲只好找新通道。
经过一番历险,英国航船到达了鼎盛时期的印度莫卧儿帝国。
这时印度大放异彩,占全球纺织品贸易的四分之一,远销到美洲和日本。
年税收达到一亿两白银,是同时期明朝的十几倍,控制着全球四分之一的经济体量,被称为印度最后的黄金时代。
精美的印度制品横扫世界市场,英国陷入印度纺制品的汪洋大海中,经济遭到致命的冲击。
英国禁止在本国销售印度布,征收高额关税,同时鼓励本国商人投资织业,激烈的竞争由此开始。
欧洲不产,劳动力也不够,英国只好在生产效率上下工夫。
政府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发明,纺织业发明最多。
之后的一百年,英国纺织业不断发生技术革新,实现织业的工业化。
1785到1850年,英国制品产量提高了350倍。
英国在与印度的竞争中逐渐胜利,垄断了整个制品的世界市场。
纺业的革新带动了工业革命,百年的经营后,打通任督二脉的英国最终把印度变成殖民地,成为英女王王冠上的明珠。】
朱元璋:好家伙,印度的年税收达到一亿两白银,是同时期明朝的十几倍,这还了得,不行,不能再搞海禁政策了,咱的大明也要分一杯羹。
他之前下令海禁,不和海外进行贸易往来,主要是形势所逼。
大明刚刚建立,北方还没有彻底平定。
而此时东南沿海一带又有倭寇横行,虽然构不成大的危害,但总归是一个麻烦。
所以为了集中力量扫平北方余孽,就下令海禁暂时不予理会倭寇。
但现在既然知道海外的纺织市场这么惊人,那他说什么也要参与其中,不能让印度独吞其中的利润。
大明现在广泛种植,根本就不愁货源。
只要开辟海外市场,把销往海外,那定然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以大明目前的实力,根本就不惧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