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整整五年时间,大清国的东亚海疆真的做到了海不扬波,风平浪静。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满朝文武都觉得,这支力量已经足够让大清国安稳睡觉了,满朝文武都认为应该暂停购买外洋枪炮。
可关键这个暂停的时间节点,实在是太巧了。
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间节点暂停。
1890年的时候,西方海军正在经历大变革。
可无奈就在那一年,他们大清国这时候停掉了军舰枪炮的购买。
甲午战败之后,他得知这一切的时候,可以说是欲哭无泪。
而日本海军正是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完成了对大清国的赶超。
可大清国的海军偏偏在这个时候停下来了,正中日本的下怀,被日本迎头赶上。
“1894年五月下旬,大连湾,北洋海军正在进行三年一度的大校阅。”
“在震耳的炮声中,一封电报被交到了北洋大臣李鸿章手中。”
“朝鲜东学党起事,倭人已派舰来此保护其商家与居民。”
“望着眼前的大舰队,李鸿章心里浮现出前所未有的忧虑。”
“自己两个月前上奏朝廷,申请购买快船快炮,尝试向户部军火禁令发起挑战,然而在清流派的一致反对声中再次被搁置。”
“如果此时和日本开战,北洋海军等于是丧失了战前最后一次更新装备的机会。”
“1894年,朝鲜秘密社团东学党发动起义。”
“朝鲜国王请求中国平息事态,清朝海陆两军进驻朝鲜。”
“得知此事,日本欣喜若狂,认为这是挑起战争的绝好机会。”
“日本内阁会议迅速通过决议,以保护侨民和使馆为借口,派兵前往朝鲜,进驻汉城。”
“在起义平息后,日本不仅不退兵,反而向朝鲜半岛持续增兵。”
“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训示驻朝大使大鸟圭介,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
“六月五日,日本成立了一个以天皇为名义首脑,由日本军人精英组成的战时大本营,并制定了完整的作战方案。”
“日军总目标是将陆军主力从海上输送入渤海湾,择地登陆,在直隶平原与中国军队进行决战。”
“然后进攻北京,迫成城下之盟。”
“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是海军作战的胜负。”
“所以,日军部署第一阶段,派遣一部分兵力进入朝鲜牵制清军,在海上与北洋海军进行决战,争夺制海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