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卫军总司令,掌握京城的卫戍部队。”
“北洋三杰的段祺瑞出任陆军总长,节制全国陆军。”
“冯国章出任军事处处长,执掌禁卫军。”
“北洋之龙王世珍属于保皇派,清帝退位后,为了表示忠于清政府,主动辞职回家歇着去了。”
“稳定了后方,袁世凯请梁启超组建民主党,负责即将到来的大选。”
孙中山:我拿出责任内阁制,就代表我有十足的把握控制议会。
既然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已经无法避免,那就只能从其他方面寻求突破了。
能够有效避免袁世凯独揽大权的,就是施行责任内阁制的政体。
袁世凯一旦当选总统,实行美国的总统制,只会让袁世凯的权力空前高涨。
所以为了牵制袁世凯的权力,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责任内阁制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他对此有着十足的把握,相信自己多年的经营可以压制袁世凯。
不管是参议院的票数,还是众议院的票数,他自信能够获得其他人的支持。
只要他控制了参议院和众议院,袁世凯这个大总统就无足轻重了。
不过唯一让他感到担忧的,就是袁世凯手中掌握着战力强大的北洋军。
他担心袁世凯一旦不满意投票,就会直接动用武力。
到了那时候,他们革命党人怕不是袁世凯的对手,只能选择束手就擒。
“按袁世凯的设想,先来文的,选赢了,便罢了。”
“失败了也不怕,反正自己手上有兵,到时候武力解决问题。”
“见袁世凯在调整,革命党也进行调整。”
“1912年8月,宋教仁将一盘散沙的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此后,宋教仁亲自出面在安徽、上海、江浙等地演说,为大选造势。”
“1912年12月10日,初选开始。”
“不得不承认,在选举方面,宋教仁比梁启超还是技高一筹。”
“1913年1月,各省陆续开票,众议院的596个席位,国民党占到269席。”
“参议院的274个席位,国民党占到123席。”
“国民党在参众两院870议席中,一共占有392席,虽然没有过半。”
“但袁世凯控制的民主党、共和党、统一党三个党加起来的席位只有223席,远低于国民党。”
“国民党依然可以凭借其绝对优势影响操纵参、众两院,因此国民党赢,组阁已成定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