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郡监督军队,小儿子胡亥跟随出游。”
“同年,秦始皇巡视到山东平原县西南五十里时病倒,行至沙丘病情加重。”
“秦始皇令赵高代笔写诏书赐给公子扶苏,命扶苏回咸阳,由蒙恬管理军队。”
“诏书还未交给使者时,秦始皇便驾崩了。”
“李斯认为皇帝在外巡视时驾崩,而又未正式确立太子,驾崩之事需要保密。”
“他们将秦始皇的尸体安放在一辆既保温又通风干爽的车子中,奏禀国事和饮食进献依旧如常。”
“车中宦官假借皇帝之名,在车中批复百官上奏的事。”
“赵高扣下秦始皇生前写给公子扶苏的诏书,想让胡亥继位为皇帝。”
“并劝说胡亥,诈称秦始皇遗诏命杀掉扶苏。”
“之后代替胡亥与丞相李斯商议,告知李斯诏书还未送出,自己欲让胡亥继位。”
“李斯认为为人臣子不该谈论这些事,并不同意。”
“但之后被赵高以世代功名引诱,听从了赵高的计谋,废公子扶苏,立胡亥为新帝。”
李世民:以沙丘之变为界,李斯经历了辉煌与苍凉,他的悲剧也在沙丘之变那一刻铸成。
在秦始皇时期,李斯和赵高就是嬴政下面的两大红人,两大宠臣。
赵高是嬴政的眼睛和耳朵,是嬴政所信任的人。
而李斯则是秦始皇所欣赏的人,是嬴政的手和脚,是大秦帝国的丞相,能执行嬴政所确定的方针与政令。
基于不同的定位,所以在嬴政时期,李斯所能获得的支持是远大于赵高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当秦始皇驾崩于沙丘之际,根本就没有能力掌控局面的赵高这才向李斯伸出了橄榄枝。
赵高将李斯拉下水,并一起发动了沙丘之变,赐死了扶苏和蒙恬。
将秦始皇所布下的大局全部敲碎,当然同时也将大秦帝国推向了万劫不复之境。
当李斯被赵高拉下水并肩站在一起了的时候,李斯的智商已经没有了,他凄惨的历史结局也就注定了。
赵高一手策划的沙丘之变,完全是出于私心,是为了防止扶苏接班之后,再也没自己什么事了。
不可能成为扶苏身边的红人,所以赵高选择了假传遗诏赐死扶苏以及其靠山蒙恬。
而李斯在历经简单的徘徊之后也站在了赵高一边,也完全是为了捍卫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担心自己的一切会被蒙氏家族所替代。
由此可见,当私心占据了上风的时候,人的智商会下降,会很容易挖坑坑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