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伙子还懂种地?”张勇砸吧了一口烟,说道:“现在盐碱地都是抢手货了,有老板想承包都没有了。”
“???”章近一脸疑惑,滨海盐碱地改良这才第二年吧,就没地了?
“能赚钱,那可不得被人一哄而抢。”张勇说道:“现在剩下的都是一些比较难搞的滩涂、坑塘,只能围垦。”
“还有一些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和湿地范围内,不能开发利用。”
“到底有多赚钱?”
带着这个疑问,调研员章近在周边开展了更深入的调查。
面积最广的是苜蓿,其次是大豆,最后才是水稻。
但无疑,每一种在种植业中,都能称得上是效益突出。
尤其是苜蓿和天豆1号吃盐的特性,让土壤能得到改善,这对农户和合作社的诱惑极高。
这可是长期买卖。
在确定了能赚钱后,具备开发价值的滨海盐碱地都被人提前承包了下来。
而在调查过程中,让他心惊的是,大豆产量的预估普遍都在400斤以上。
有多少盐碱地上种了大豆?
章近统计不出来,但可以推测,再找地方上的统计数据凑一凑,就能得出一个大概数据。
像他这样深入田间地头的调研员并不多,把调研对象对准滨海盐碱地的就更少了。
更多的人目光聚焦在主产区。
回了公司后,章近便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发给了主管邱颖。
邱颖只是略微看了看,就不自觉的蹙起了眉,随后越皱越深。
“苏省大豆播种面积470万亩?章近,伱确定没有搞错,这个面积比去年增加了将近150万亩!是你疯了,还是农民疯了?”
“还有这预估的总产量,都上百万吨了,你这是怎么来的?”
章近说道:“苏省滨海盐碱地上种了很多大豆,增加的面积和产量都是从这儿来的。”
“各地因为效益不好,农民都不愿意种植大豆,就算是盐碱地,开垦的成本也不低吧,种大豆能有收益?”
邱颖还有些疑虑,但语气却缓和了不少。
她对去年的新闻还有印象,滨海盐碱地上增加了1000万亩耕地。
今年的情况更为火爆。
但就算是盐碱地,那也好像牧草才是改良的主力啊!
章近说道:“天禾的大豆种子比较特殊,耐盐、吃盐,产量还很高,询问的农民预估的产量都在400~500斤。”
“嗯…”邱颖沉吟了会儿,说道:“如果是真的,这将会很有参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