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丕想到昨夜的噩梦,又想到曹植此前所做的种种,他的心便如铁石一般坚硬。
见曹丕不说话,陈群继续说道:“臣下与群贤制定了新的纳贤之法,名为‘九品官人法’,亦可称九品中正制。
然而此刻有两位卫士,上前将拉出殿外。
“还敢狡辩?”
二是品第人物,这是中正官的主要职责。
接下来,又有些臣子上前发表意见,基本上都是同意的。
被曹丕突然一问,曹仁愣了一下,旋即苦笑着说道:“末将乃一介武夫,不知治国之策,只要是大王以为善的,末将定然赞同!”
而东汉末年世家大族的力量可以说是空前的大,包括曹操本人也是依靠士族的力量才能稳定北方。
“还请大王三思啊!”
曹丕此话一出,朝堂中的臣子,一个个都倒吸冷气,眼神看向曹植,满是惊疑之色。
砰砰砰!
“臣弟冤枉,绝无半点勾结逆贼之心,至于所谓之书信,所谓之供词,皆是有人欲构陷臣弟。”
“鄢陵侯在长安,可不知会掀起怎样的动乱呢!”
当时正是曹丕继位之初,权力地位还没有得到巩固。
如此一来,高门下的世家大族彻底垄断了整个曹魏政府的人事权力,仅靠这一点,他们就能够在朝野间获得只手遮天的影响力。
此制度一下,士族必定做大,到时候这魏国是他曹家的魏国,还是世家的魏国?
曹丕本想直接拒绝,但他眼珠一转,马上说道:“此制度,众爱卿以为如何?”
这么没有眼力劲?
孤这着急去办事呢!
嘶!
陈群深吸了一口气,手持笏板,将其举过头顶,说道:“臣要奏之事,关乎国本,关乎天下士子,关乎官员任用之要事!”
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
其一,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
而且现如今曹丕新败,天下人心不稳。
百人齐声高语,声势之大,在大殿之中回荡,震耳欲聋,绕梁而上,三日不绝。
只是
这根纽带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桓阶虽非大士族出身,然而也同意此制度。
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