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你说,对吧,郭弁虎。”
边郡最是敬重骁勇的人。
徐候官说出一句郭弁虎,正是认可了郭解,也打消他的顾虑,免得继续拿出商货收买人心。
郭解点了点头,看来边郡的风气与长安确实不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各郡有各郡的风气。
“不过.”
徐候官犹犹豫豫的说道:“本吏倒是有一件事相求,听说你的宾客打造了一种二牛抬杠的耕犁,可以快速翻土,耕种更多的田地,不知道能否卖给本吏一些。”
他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边郡穷苦,扎根在边塞的戍卒兄弟们,分了不少田地,土质却很坚硬,有了二牛抬杠的耕犁,兄弟们的日子也能好过些。”
“明日来取。”
郭解直接答应了下来,没有任何的犹豫。
答应的速度快到让徐候官都愣住了。
徐候官结结巴巴的说道:“你你.答应了?”
郭解郑重点头。
一来,赵过以后本就要推广新式耕犁,还有一年两熟的耕种法,推动汉人农业的进步。
二来,二牛抬杠在金城闾里已经是落后的技术,赵过发明了更为先进的耕种技术。
三来,卖给徐候官等边塞戍卒,还能施恩于烽燧体系的武吏戍卒。
大汉的风气是轻生重死。
施恩于戍卒,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至于二牛抬杠的耕犁被豪强偷学了去。
更不用担心了。
各个郡县的豪强早晚会被酷吏们洗劫一空,土地充公,二牛抬杠最终还是让穷苦庶民受益。
郭解不是什么大善人,好歹也是主政一方多年的官员。
只要能够顺手给老百姓办些事实。
他还是乐意的。
不过,郭解需要赶在酷吏们杀光豪强以前,尽快罚没更多的豪强家产,完成了买爵赎罪。
“多谢郭君。”
徐候官一脸的敬重,称呼都变了:“你杀的那些商人来自荇泽乡,领头人是博士狄山的季弟狄平,回到长安以后,小心博士狄山找麻烦。”
郭解重重点头,目送徐候官离开了皋兰山烽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