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闾里,全是善于制作饴的闾里。
这几个闾里靠近长安九市,饴是麦芽,原料比较好找,制作了饴卖到长安九市,用来赚取买粟米的钱。
“然!”
籍孟卿一脸的奇色:“郭君怎会知道,昨天走进外郭亭歇息的里民,其中有一批人是来自当利里,不仅在亭舍歇息吃饭,还是最晚过来的一批里民。”
“当利里的里吏带着戍守三个月的里民回来,已经是傍晚,离开亭舍的时候,早就天黑,就去了附近一个里聚借宿。”
乡亭按照官吏的级别提高饭食、马料、住宿。
商人或是普通的小吏,吃饭、住宿都要给钱,还是一笔不小的费。
里民往往都会选择去里聚借宿,只要与里聚的里吏、田典等人熟悉,就不用给钱,可以借住在牛牢、马圈。
“当利里。”
郭解笑了:“找到了线索就好办多了,明天,义纵随着本吏前往当利里,其他人在闾门附近等候。”
当利里是长安城的闾里,户口众多,在人数众多的长安也算是一个大里,里民大多以制为生。
闾里的建筑格局和乡里不同。
乡里是‘回’字形的建筑格局,因为是在乡野,担心群盗的劫掠,设置了两道夯土墙。
闾里是由一条主要的里巷贯穿,闾门位于里巷的首尾两端,里巷的中间,设有闳门,形成多个大小相仿的小里巷,里民的宅院分布在小里巷的两侧,出入需要经过闳门。
闾里位于城中,不用担心群盗,只有一道外墙,主要是用来宵禁,防止里民晚上私自外出。
当利里的弹室内,里吏、田典正在书写着日作簿,昨天刚刚把戍边的里民带回来,有一大堆文字需要书写。
当利里虽然是长安的闾里,还是有很多里民拿不出免去服役的三百过更钱。
“郭上吏?”
郭解曾经是藁街的亭长,后来担任了郡吏,在平帻庶民眼里是底层崛起的榜样,长安闾里的里吏都认识他。
当利里的里吏和田典,看见弹室门口站着的一个人,赶紧起身迎接。
里吏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面相看起来像个儒生,头上裹着绡头,这是他在风沙漫天的边塞留下的习惯,回到了长安,暂时没有改回来。
里吏穿着一件二百多钱的官袭,看来他的家境不错,至少是个二十万钱的中家。
“上吏怎么突然造访当利里。”
里吏苦笑一声:“小吏是个家訾二十三万的中间,田典的家訾不过十五万,不是钱百万以上的豪强,没必要让郭上吏亲自跑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