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写的那两首,
“今宵是除夕,明日又新年,风霜催腊尽,梅柳得春先。”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李渊听后,也是点头,“这两首诗意境很相似,都属上乘,就是感觉好像没写完。”
萧瑀则道:“此两首诗的意境不错,但感觉是出自一人之手。”
此话一出,
李奉慈在下面脸色不太好看了,李博义也是绷紧了脸。
李渊问,“这两首诗谁做的?”
陈叔达看了纸上的题名,“陇西郡王博义和渤海王奉慈。”
听到这两名字,殿中响起窃窃私语。
李渊面色也不太好看,他可是很清楚自己这两侄儿是啥能力,打小就是他抚养在府中的,不学无术的纨绔,怎么能做出这样的诗来。
“十三,十七,上来。”李渊喊道。
哥俩向李逸投来求救的目光,李逸也没想到,这么多人奉旨做诗,怎么还就能选上这两篇他胡乱拼凑的呢。
两首都不是完整的诗,
居然也能被一起选中点评,见了鬼了。
众目睽睽之下,李逸也只能眼神示意哥俩镇定。
两人上前,
李渊指着那两首诗,
“你们做的?”
李博义点头,
李奉慈偷瞄了瞄大哥,也跟着点头。
“好,那你跟朕解释一下你们写这诗时的想法,具体想表达什么意思?”
最简单不过的问题,
可哥俩居然大眼瞪小眼,
“说啊?”
李博义咬咬牙,“今晚是除夕,明天就是新年,风霜把腊梅都吹落了,梅柳最先知道春的消息。”
李渊问,“风霜催腊尽的腊,是腊梅?”
“嗯。”
“梅柳得春先,梅柳指的又是什么?”
“就是叫梅柳的一种柳树。”
底下大臣终于有人忍不住笑出了声。
李渊脸色难看,“风霜催腊尽,难道不是说风霜催促着腊月尽快过去吗?”
李博义低头不敢出声,知道搞砸了。
李渊又问李奉慈,“寒逐一夜去,春逐五更来,你写的?”
不等他开口,李渊又道:“想清楚再说,休要欺君。”
李奉慈被欺君两字吓倒了,李渊对他们兄弟而言,既如慈父,也是圣君。
“是,是臣请浅水伯代写的。”
无数道目光投向李逸,上半夜打晕义丰县侯韦挺,还让韦挺削爵夺勋免职,这会又还帮两位纨绔郡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