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幕后大佬
杰夫-罗宾诺夫,对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名字,即使亲眼看见,稍稍不注意也可能错过。
就好像此时。
带着一个憨厚含蓄的笑容,就好像文文弱弱的书生一般,明明身材魁梧肌肉满满,身体力量带来视觉冲击的压迫,却没有存在感,完全就是助理或者打手,视线一瞥,可能也就轻易错了过去。
但事实上,他却是华纳兄弟的实权人物,电影部门的最高主管,在他的上面就是首席执行官巴里-梅耶(barry-meyer),好莱坞金字塔顶尖的角色。
而且,和那身肌肉不符,杰夫是彻头彻尾电影出身的学院派,他不是制片出身、也不是导演出身,他是经济学金融学出身的,却是一名狂热的电影爱好者,这让他具备了专业的管理知识、理性的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电影底蕴,恰到好处地做出正确选择。
当然,现在是2000年,杰夫才刚刚接管电影部门不久,华纳兄弟野心勃勃地想要称雄好莱坞,现在就将重任放在杰夫身上,但暂时无从得知他的能力——
一切,才刚刚开始。
然而从2023年的角度回首,杰夫确实华纳兄弟整整二十年兴衰的关键,他的数次重要决策让华纳兄弟称雄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他的辞职离开则成为华纳兄弟陷入困境的转折。
在2000年前后,各大电影制片公司尝试学习欧洲的电影制作制度:
锁定导演。
也就是说,他们相信导演是电影的灵魂,锁定具有潜力的导演,围绕导演打造项目,并且给予导演足够的自由。
这是从八十年代制片人制度转向导演核心的一次演变;后来,漫画超级电影全面崛起让电影公司掌控主动权之后,又再次从导演核心转回制片人制度。
杰夫,就是导演核心制度的推崇者。
本-阿弗莱克,作为演员,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但作为导演,却风生水起,站在背后的就是这个光头。
2010年,演员事业低谷的本-阿弗莱克尝试转向导演,杰夫力排众议,支持他拍摄“城中大盗”转向导演;后来预算超支,华纳兄弟拒绝继续增加成本,还是杰夫,给了本救命的一百万美元,这才有了本-阿弗莱克的导演之路。
后来的“逃离德黑兰”,华纳兄弟的高层几乎集体反对将项目交给本,还是杰夫一个人力挽狂澜,一意孤行地将项目交到本的手中,于是,这成就了“逃离德黑兰”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小金人。
如果说,在本-阿弗莱克赢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