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城市90%以上都是华人,管理起来又容易,他的威望还高,难道他现在赚来的财富不够子孙十八代纸醉金迷么?
哪像他现在这样,居然要费心去经营仰光,仰光都不够,还要去经营吉打州和霹雳州,甚至泰南,曼谷,三宝垄,新加坡到处跑,眼瞅着日本人就要打过来了,他却反而开始不断的把钱往一个个注定守不住的分基地去撒。
他原本只是想当一个南洋的华人侨首而已啊。
然而他现在要大力发展纺织业,还要进军低端的纺织业,那就必须要有量,需要大量的纺织工人,这是万万不可能指望华人的,华人的数量根本不够。
即使是中日开战之后,全南洋的华人总数量也就1000多万,这还是郑毅使了老大劲的结果,再想增加,也没那么多船了,
尤其是随着日本逐渐占领东部沿海之后,难民船其实是减少的,现在在日占区,往南洋的客船大多都是非法的,很难跑得出来了。
人少也就罢了,更搞得是现在有点文化,有一定工业能力的华人华工人家根本也不屑于做纺织。
做低端纺织要想有利润,不可能遵守劳动法,也就不可能设在槟城,工资也得压,而且实话实说这一行门槛是真的低,听得懂话就能干,男人能干女人也能干。
他只能大量的使用缅族人印度人马来人。
他还需要将这些地方带上初级工业化的阶段,毕竟你总得有电吧,织完了布你总得有路吧,有了路你总得有车吧。
仰光就不说了,自从决定要快速发展纺织业之后那个城市现在跟吹气一样的膨胀,
人口已经达到了600多万,比槟城都多,缅族人和印度人为主,华人要么当警察,当民团,要么做公务员,工厂管理,以及少量的港口码头服务业。
华人都快成了人上人了,跟以前的英国人也差不多。
城市因为膨胀得太快,郑毅也真懒得搞这地方的市容市貌,印度人又多,印度人么,懂得都懂,那城市现在除了一小块的华人富人区之外,现在那叫一个味儿啊。
缅族人和印度人之间还搞得矛盾重重,以胡文虎为代表的华人也玩起了分化拉拢的那一套,
大量的使用印度人进厂,却给缅族人更高的政治待遇,以及大量的跟下边部落里,村子里的缅族地主豪强合作。
这不就是英国人在马来半岛上搞华人和马来人的那一套么?
原封不动的搬啊,一点都不带改良一下的。
日侨在这其中反倒是混了个二等公民,即使是那些没槟籍的仰光日侨,地位上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