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雁钢铁厂房工地,以及附近配套的一些工厂,就前后接受了来自鲁西北和,豫南等地2.37万移民,先后安置进入数十家工厂,砖窑,煤窖,石灰窖等去处,充实劳动力。
马尼拉附近的两座水泥厂也在大兴土木,前后接收了1630多名工人,这都为移民安置工作做出了贡献。
现在已经是4月底,绝大多数工厂陆续开工生产,金沙钢铁厂2号炼铁高炉,于2月份也顺利投产了,产量逐月升高。
可以明显看到
市场上的工业品增多了,商业贸易繁荣了,尤其是兰老岛的早期华人移民,在稳定偿还款款的同时,具备了相当的购买力。
当工业产品源源不断供应市场时,激起了华人民众旺盛的购买力,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好局面。
尤其是农具和日用品,销售相当火热。
很多华人早期移民家庭中,虽然有农具,也就是一把枪,一把锄头,其他的铁犁,铁钯,斧头,柴刀等这些农具,都要互相借着使,相当的不方便。
现在有条件了,市场上也有供应了,那肯定要置备齐全,免得想用的时候找不到家伙事儿,岂不白耽误功夫?
日用品中的杯盘碗碟,油灯油壶,铁锅水壶,针头线脑之类的东西,有条件的也要买上,慢慢的置备齐全。
居家过日子,少了啥都不方便。
衣服脏了,破了也要扯两块布,回去做件新衣服。顺手买个手绢儿,头巾或者皮带啥的,也是情理中的事儿。
就这么着,市场上渐渐兴旺起来,百货商店,日用品商店的顾客经常川流不息,布庄,粮店生意红火,引得不少华人纷纷加入其中做起了生意。
普通的农户吃惯了大米,也会买些面粉回去炕饼,擀饺子,蒸个包子啥的换换口味,再打点油,割块肉啥的做几个好菜。
按说楚国政府的赋税可不低,田租收六成,赶上大陆的平均水平了。
可只有在南海群岛定居下来,才知道这里面的好。
为啥呢?
南海群岛上的移民大多来自于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来自华南两广地区的正逐渐增加。
在上述地区
很多地方只能种植一季稻或者一斤麦子,华中部分地区种植两季稻,能种植三季稻的极少。
而在气候温润的南海群岛上,平均都是三季稻,而且还可以套种一茬油菜,或者甘薯之类的作物,农田利用率高,阳光雨水充足,农作物的长势又快又好。
前面一茬粮食收割了,重新翻了地晒几天,就可以种下一茬粮食,不用考虑节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