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类的因素,对农业生产非常友好。
每户移民平均10亩以上的土地,产出足够吃喝用,尚有一定的剩余,积攒起来可以逐年偿还贷款和利息。
一般有个五六年时间,就还的差不多了。
华人移民向来以勤恳闻名,对土地和种植的热爱是源自血脉传承。
可以看到
在移民村屯中,基本上每家每户的田都种的很好,平常的日子,村里的男人都扛着锄头下地。
田间地头
男人们劳累之余,三五成群的坐在田埂上休息聊天,喝点带来的水,卷上一根土烟美美的吸着。
看着麦浪滚滚的农田,心中就是最大的满足。
女人则在家割草喂猪,用麦麸子拌上菜叶喂鸡养鸭,打理庭院,带孩子洗衣做饭,有的女人还要背着孩子去放牛。
下南洋至今第三个年头,楚国治下的各府县情况安定,除了偶尔出现的土著暴动之外,大部分地区政通民和,繁荣安定。
这点在早期移民的兰老岛上体现的更明显,社会繁荣程度更胜一筹。
楚王郑国辉对当前的局面相当满意,稳定压倒一切,当前以国内建设为主,以妥善安置移民为主。
再过两个多月,北伐成功以来的第二茬粮食就要开镰收割了。
粮食的丰收带来的巨大心理安全感,让饱经动荡的社会民众们,更能够深刻的感受幸福生活,增加对这个新生王国的认同感。
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地方。
楚国如今依然封锁着与大陆的通信往来,两岸间是割不断的血脉关系,这个难点迟早要解决。
郑国辉正在斟酌一个适合的人选,作为楚王特使,前往北平拜见恭亲王奕訢,通过他的渠道直面两宫皇太后,自请为藩属王国。
这也是没奈何的事儿,名不正则言不顺。
楚国民众主体是来自大陆的华人移民,无论现在紫禁城宝座上坐的是谁,拥有二百多年的统治基础,能得到举国上下的认同,那就是显赫的九五至尊之位。
楚国若能得到天朝认同,就像放飞的风筝有一根细细的绳子牵引,终于有了出处,而不是自立为王的草头王。
一个是占山为王的草头王,一个是由朝廷认可的藩王,区别就在这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