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礼仪星星之火,愿奉朝廷为宗主国,甘为子侄藩国,岁岁朝贡不休矣”,大致的意思如此。
虽略有区别,但总体意思一致。
不同人看了有不同的看法,恭亲王奕訢看了在意外之余,多了一份欣慰和脸上增光添彩,这也是风雨飘摇中朝廷的一针强心剂。
别看四处在造反,中原及西北地区战火涂炭,可依然有海外王国相继归附,这就是天朝上国的威严啊,这就是莫大的体面啊!
这就像社会老大正在焦头烂额之际,又闻小弟来投奔,顿时精神大振,妥妥的好事啊!
以恭亲王奕訢的远见卓识,当然不认为远在南洋的楚国会有谋反朝廷之举。
要反早反了,占据金陵及江浙之地很困难吗?
何必巴巴的跑到数千公里之外,大费周章的赶跑佛郎机白人占据之地,再以此为基础建立楚国。
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同样意味的信函,在老丈人李瀚章的眼中,多了一份楚王郑国辉立意在南洋发展,国内多请照拂的一层意思。
而在便宜的岳家二伯叔李鸿章看来,又多了一层帮着在朝廷关说的意味,这是尊重,也是请求,同时表明了楚国对朝廷的正式态度,让他大感欣慰。
用了半晌功夫
将这几封密信一挥而就,郑国辉仔细审阅一遍后,满意的点点头。
这样的信件就是泄露出去,亦无关大雅。
所有不能说的话都在纸背之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更不可能留下话柄。
信中对天朝上国充满了敬仰流恋,感叹神州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礼教井然,誓要在南洋广泛推行儒家文化,教化蛮夷云云,愿世为藩属,永为子侄之国,绝无可挑剔之处。
能够收到如此等级的亲笔密信,其本身就意味深长。纵然以李瀚章,李鸿章一方制台大员的显赫身份,能够收到楚王的亲笔密信,亦感与有荣焉。
这对朝廷和楚国来说,是双方有利的好事儿。
最后一封写给四叔郑守业的密信,里面的干货就多了。
既然愿以宗藩之礼,奉天朝上国为宗主国,等于就揭开了迄今为止的面纱,对郑国辉在江南省相关的势力和产业,难免会造成一定冲击。
驻守江南省各府的军事将领,肯定首当其冲或是调任,或是免职,或是其他处置,不会留在现在的重要位置上。
郑国辉对此早做安排,在征询各人意愿后,陆续安排直属军队及官兵下南洋,包括其家眷等人在内。
将会陆续集中到崇明岛,随后转运至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