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强能够投入到南洋地区的实力有限,另一方面的底气,来源于熟知历史走向。
在30年后的布尔战争中,英国人数次想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只不过布尔人态度强硬,导致外交努力都失败了。
英国是典型的利益动物,能够与相爱相杀数百年的法兰西结成同盟,能够与从骨子里面厌恶的沙皇谈笑甚欢,能够与民族,宗教格格不入的奥斯曼帝国往来亲密,甚至出兵相助,从不以自身喜好左右政策走向,全都源自于地缘战略利益。
既然看清了这点
楚王郑国辉回头审视自身在南洋地区的战略价值,楚国作为新崛起的地区强国,已经是一块分量不轻的砝码。
楚国表现的越强大,那么利用价值就越高。
在英国人的眼中
南洋地区是其全球战略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环,若不能征服楚国,那么就交好楚国,将其纳入世界范围的英镑体系之中。
如此一来
可以更加强化大不列颠帝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强化干涉南洋地区局势的能力,又新收了个强力小弟,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赚的。
至于说这个小弟曾经占领新加坡,“咳咳……确实有些桀骜不驯哈,不过正是我欣赏的地方”,大概会这么自圆其说。
反正英国佬的脸皮厚,只认利益,不认交情,为了利益随时可以将盟友出卖。
就像现在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三世,流亡期间曾居于英国伦敦,上台后一直忠心耿耿的追随着英国脚步,表现的比英国人还英国人,被法国资本家讥讽为“英国佬的忠狗”。
英法联军1853年联手干预了克里米亚战争,组队打入了北方神州,在世界各地留下了英法联合武力干预的诸多战争,也包括这次英法联合对楚国宣战。
可那又怎么样呢?
在欧洲,英国人默许普鲁士先后发起了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明里暗里的各种宽容和帮助,压制住反普的欧洲各国力量,把法国气的干瞪眼。
若是没有英国的默许和支持,早在普鲁士发起普奥战争时,法兰西就蠢蠢欲动了,准备武力干涉。
可回头看看英国阴冷的面庞,拿破仑三世明智的怂了。
这让普鲁士王国在欧洲舞台上迅速崭露头角,成为北德意志联邦盟主,实力飞速增强,隐隐成为可以与法兰西相抗衡的欧洲新兴列强之一。
种种的做法,都在背刺盟友法兰西,说到底是源于地缘战略利益,源于英国外交奉行的大陆平衡政策,不以个人情感好恶左右。
想明白了这点,楚王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