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家钢铁生产能力普遍较低。
反观工业强国英、美、德、法、楚,那就是另外一个景象了。
工业世界第一的英国钢铁业,年产量达到268.7万吨,且具有年产钢铁420万吨的能力,其钢铁生产能力只发挥了六成。
主要是源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令英国的钢铁产能难以充分发挥。
同样的理由
美国钢铁产量185.3万吨,其具有年产350万吨的能力,生产能力只发挥了一半。
德国钢铁产量155.42万吨,法国钢铁产量63万吨,楚国钢铁产量121.68万吨,都没有充分的发挥出钢铁产能。
楚国拥有年产220万吨钢铁的生产能力,可是自己国内攒足了劲去用,又是建桥,又是修铁路,而且大规模的修建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建筑和蓄水大坝,也就是年均消费百万吨钢铁的样子。
生产再多,那就要堆积在库房了。
剩下向北方大陆出口年均7~8万吨钢铁,向扶桑出口万余吨,向琉球,暹罗,法属中南半岛和越南王国等周边地区出口,总共加起来也就是2~3万吨的样子,多以铁制农具和铁锅,铁锤之类的工具为主,出口总量并不高,出口金额也不大。
至于英属印度,由于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大量源自英国本土的钢铁和布通过大型轮船,源源不断的抵达英属印度市场,别人几乎无法沾边。
而楚国位于西非和巴塔哥尼亚的大片殖民地,由于距离本土实在太遥远,海运费用高昂,还不如从欧洲进口来的更划算。
所以这些远离本土的殖民地建设,大多以进口钢铁产品为主,尤其是英国钢铁最多,这有助于密切双边的经济联系。
在出口领域
楚国最大宗的出口物资依然是原油煤油和铜,前者每年达到3.2亿银洋之巨,后者仅铜料一项,达到年均32万吨规模,价值6200万银洋。
两项合计,年均出口规模达到3.8亿银洋,为楚国挣来了大笔丰厚的收入。
如今在欧洲市场上
煤油每桶的价格已经下降到63银洋左右,约是早期的一半,可随着出口煤油数量的增长,依然稳定在每年出口价值三亿银元水平上。
欧洲市场的进口煤油,美国一家就占据了38.6%的份额,楚国占据19.3%份额,来自沙俄巴库油田的煤油占据了27.5%份额,剩下是罗马尼亚的小油田的市场。
罗马尼亚油田主要供应给奥匈帝国,中欧各国和北欧三国,巴库油田主要供应给德国,奥匈帝国和沙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