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多出上万公里的航程。
东港蔗的优势就在规模化生产,整个东港如今已经拥有九家大型厂,产量大,质量高,价格低。
通过2万吨级大型运输船进行跨洋运输,能够有效的降低海运成本,使得白价格很有竞争力。
世界的蔗就那么几个,能够稳定且大批量供应的屈指可数,除了楚国以外只有巴西了。
受蔗品种和工业水平所限,巴西所产白质量要差的多,只能占领部分欧洲低端市场,卖不出好价格。
欧洲市场更欢迎南洋白,色泽晶白莹润,颗粒小,不易结块,纯度高,售价当然也高。
英国南非远征军就指定使用楚国所产的精制白,每月消耗的数量就高达7000余吨,是非常重要的一等军需品。
楚王郑国辉等人视察了甘蔗田之后,又到附近的村落探访一二,进入了华人种植园主家中做客,体会东港当地的风俗人情。
在这些东港附近的乡镇
给人的印象就是庙宇多,宗族祠堂多,孩子多,村镇建设已经有一定的水平,土坯茅草房极少了。
可砖瓦房也不多,当地最流行的还是木质房屋。
毕竟地处热带雨林地区,周边到处都是大片大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木材易得,建造成本低廉。
东港周边的木质房屋大多是吊脚楼,最下面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水泥柱子,离地约有1米至1米2高,在这基础上搭建木质框架,修建出吊脚楼。
当地气候潮湿而多雨,用水泥柱子架起来的吊脚楼,使用寿命长,不易返潮,居住舒适,非常适合这种热带环境。
很多种植园主和农户,用竹篱笆将吊脚楼下面悬空部分围住。用来饲养鸡、鸭、鹅和山羊,甚至有人用来养猪。
这样环境虽然糟糕了些,但确实很实用。
村子里孩子多也是最直观的感受,车队抵达后,孩子们就一窝蜂的涌上来,叽叽喳喳的满脸兴奋,一点都不怕陌生人。
从村民口中得知
每家有个三四个孩子都算少的,每户有七八十来个孩子很常见。
热带地区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衣着都差不多,一件短裤,一件短褂就齐活儿了,穿鞋的倒不多。
很多男孩子都打着赤膊,身上滚了一身泥水,有些稍大的孩子手上拿着草绳,草绳上拴着活蹦乱跳的鱼。
孩子们虽然变成了泥猴子,可身体却健壮有肉,想来也不缺一口吃的。
据东港知府王继田介绍
这些周边村镇的华人移民,大多自发的形成规模不一的蔗种植园,拿出自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