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走去。
徐光启刚推开门,汤若望立刻就投来了期待的眼神。
“汤小友。来吧,皇上点你的名了。”
“是!”汤若望几乎是从椅子上弹起来的。
两次来往中间都隔了足以被察觉到的时间,但无论是皇上还是随侍的两位大太监,都没有提出任何疑问。
“臣汤若望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汤若望根本不等徐光启做示范,就迫不及待地行起了极为标准的大礼。
“臣徐光启叩见吾皇万岁。”徐光启偏头,诧异地看向汤若望。
“赐座。”随着朱常洛一声令下,王安和魏朝便齐齐地给跪在地上的二人端来带炭火的木墩子。
“谢陛下。”汤若望站起身,然后又向端墩子过来的魏朝道谢。“也谢太监。”
魏朝没有说话,但很礼貌地回了汤若望一个微笑。
“谢陛下!”徐光启很是惊讶。面君奏事,跪着是常态,站着是恩遇,有座那就是殊荣了。
“你叫什么来着?”朱常洛亲切地问道。
“臣叫汤若望。字道未。”汤若望很紧张,但吐字还算清晰。
“道未.《孟子》?”朱常洛想了想。“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
汤若望惊异于皇上只一瞬便想到了自己表字的来历,由衷地赞叹道:“圣上明鉴如镜!”
“呵呵。”朱常洛轻笑点头,接着说道:“朕知道你。朕问的是你的原名。”
“臣旧名为johannadamschallvonbell(约翰·亚当·沙尔·冯·贝尔)。是神圣罗马帝国科隆人。”
“johannadamschallvonbell?”朱常洛像模像样地学着说了一遍,然后问道:“你是贵族?”
“祖上是。但如今,臣只是大明的庶民,耶稣会的修士而已。”汤若望偏头看向徐光启,但徐光启也不晓得皇上是从哪里得知这个信息的。
“朕听说你在数理天文等方面颇有造诣。”朱常洛也看向徐光启。
“臣不过略知一二,称不上什么造诣。”汤若望拱手谦辞道。
“谦虚是好事,可过谦就是自傲了。”朱常洛问道:“呈进大内的礼单中记了一个叫做‘观天远镜’的东西。是你献的吗?”
朱常洛之所以有此问,是因为他记得崇祯二年,汤若望用中文写了一本介绍望远镜的《远镜说》。
“回皇上的话。此物是臣的教友邓玉函所献。”汤若望回答道。
“哦?邓玉函”朱常洛想了想,觉得有些熟悉,但一时间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