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朱常洛切入正题:“何师傅来此,想必是为了说会审结果吧?”
“是也不是。”何宗彦说话向来精炼。
“那就先说说‘是’的部分吧。”朱常洛摆出疑惑的表情。
“会审已经结束,问讯的结果与口供相符,而且孙如游的身上没有上过刑的痕迹,可以排除刑讯逼供。因此,口供坐实,孙如游有罪。”何宗彦就是属于什么额外信息都不掌握的那一类人,因此他的回答也只是基于表象。
说罢,何宗彦话锋一转:“但孤证不立。孙如游是否攀咬,其他人是否有罪,赵南星是否主谋,孙如游是否从犯,孙如游是否包庇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审讯。”
“何师傅的意思是?”朱常洛眼神微眯,问道。
“彻查。锁拿赵南星,再行会审,如果口供与孙如游相异,则当堂对峙。”何宗彦毫不犹豫地抛出自己早就准备好了的答案。
“如果牵涉过广,难免影响朝局。如今北境危急,朕以为还是暂缓深究的好。”朱常洛说道。
“皇上深明大义。但逼宫大案与常案不同,若不深究严惩以儆效尤,难免有人再行不臣之事。”何宗彦从一开始就知道如此骚动的背后必然有人煽动。而且与孙承宗息事宁人的态度截然相反,他是坚定的“真相派”。
他的态度明晰:只要证据确凿不冤枉,那扯出谁就办谁。
真相的本质是全部未经扭曲的事实的集合。本案的真相,朱常洛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个八九不离十。但他并不想公开真相,而是要通过部分公开乃至伪造事实,扭曲真相,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何师傅的意思,朕知道了。您再说说‘不是’的部分吧。”
“好。”何宗彦听见“知道了”三个字,立刻就明白皇上并不准备采纳自己的谏言。他有些失望,但仅此而已。
何宗彦说道:“东厂和法司就收押犯官的问题产生了重大分歧。东厂以为,应该按‘厂卫问案,法司不得干涉’的规矩,由锦衣卫继续收押犯官。但法司却觉得该以‘衙审衙收’的规矩由都察院接手犯官。”
在这个问题上,何宗彦的身份很微妙。他既是大理寺的主官,又是崔文升主子的业师。因此,他在说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说人名只提衙门,更不说两方为了这个问题几乎闹到拔刀相向的地步。“两方争执不下。所以臣只能来此求请圣裁。”
“何师傅有什么建议吗?”朱常洛很尊重地先问何宗彦的意见。
“案子毕竟已经到法司手上了。”何宗彦委婉地说道。
朱常洛听懂了何宗彦的暗示,他从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