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闭月开天
沉寂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人们的注意力又转移回皇帝的身上。他们等待的目光里有期待,有惶恐,但更多是忧虑。
朱常洛斜下瞥去,正对上少年皇子热切的眼神。朱常洛无声一笑,问道:“诸卿以为,刘卿所谏,然否?”
他的目光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停留了一会儿。但一直没有人说话。
最后,内阁次辅叶向高站了出来。“臣以为,刘阁老所言极是。大明之弊、朝廷之患,实在民伤。”可说完这句,他立刻调转话锋道:“但就像方首辅先前所说的那样,事要一件一件的做。清田丈地、厘清人丁、均平赋役,这些都是一动而天下骚的大事情,不应草决而率行。”
“嗯。说得有理,那就先这样吧,朕知道了。”虽然朱常洛被刘一燝狠狠地惊艳了一把,但他认为,现在还没到搞全国性丈田清丁的时候。虽然可以在局部地区进行试验性质的丈田,但朝廷的精力有限,他还有别的事情想做。“还有其他的奏议吗?”
“臣”刘一燝还想说话。但被皇上给制止了。“好了,这个事情以后再说,刘卿先退回去吧。”
刘一燝只感觉有一股淤气塞在自己的胸口,但皇上不点头,说什么都没用。最后,他只能叩首回答:“是。”
“臣有本奏。”徐光启浅浅地睨了刘一燝一眼。等到刘一燝退回原位后,他才出来奏事。
“说吧。”朱常洛点点头。
“臣以为,无论是方首辅所谏之裁冗,还是李户部所谏之督税,抑或是刘阁老所言之均平,都是在我大明国内想法子开源或是节流。”徐光启先对此前三人的谏言做了一个简要的总结与评价,然后说:“但臣觉得,可以将目光投向大明以外的地方,通过与海外诸国洋商进行官、私海贸,获得商利以及关税,用以补充国用。”
“徐礼部,你这是老调重弹。”徐光启的话刚说完,李汝华就跳出来反对了。“隆庆元年,庄皇帝就已经下旨开关了,可国用也没怎么增加。”
整个明代,国际贸易从未被认为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明初,只有“朝贡”这一种贸易方式,所谓“海外诸国入贡之时,方许朝贡使团进行商品买卖。”
洪武和永乐时期,为了显示对外藩小国的慷慨,以展现天朝上国的威仪,朝廷的政策往往基于“怀柔远仁”“薄来厚往”这样的原则。也就是不抽分、不征税,还给大量的回馈。
比如,洪武二年规定,“朝贡使臣附带蕃货,欲与中国贸易者,官抽六分,给价以偿之,仍除其税”。也就是说,朝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